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7常识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全球职场趋势(二)领导者倾听心声——亿猎猎头资讯分享 居民消费信心边际企稳,恢复节奏有望增强——亿猎猎头资讯分享


全球职场趋势(二)领导者倾听心声——亿猎猎头资讯分享 居民消费信心边际企稳,恢复节奏有望增强——亿猎猎头资讯分享

发布时间:2024-09-05 14:44:05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

全球职场趋势(二)领导者倾听心声——亿猎猎头资讯分享 居民消费信心边际企稳,恢复节奏有望增强——亿猎猎头资讯分享 

全球职场趋势(二)领导者倾听心声——亿猎猎头资讯分享

在 2023 年,领导者需要投资于发展他们倾听和持续关心企业的声音的能力。在一个“双屏"领导思维正在成为常态一领导者需要同时考虑长期发展,并且果断地做出决策以谋求短期生存一领导者主要需要用以下两种方式倾听。

一方面,高级管理人员必须仔细聆听环境变化的信号,以便能够战略性地、灵活地规划企业的人才需求和领导层文化的重点。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实施专门的政策来持续和特意地倾听员工。

将领导者与他们的团队以这种方式紧密联系起来,为成功应对挑战准备好了内部环境。员工在情感上与企业的联结,在变革的时代中为发展企业的业务战略铺平了所需的道路。

这种方式确保了企业在短期内可以迅速适应环境,也能长远地繁荣。简而言之,”倾听企业心跳的领导力"将是2023 年的一个主要趋势。

1、倾听型企业

一个企业倾听的能力取决于有效的员工倾听战略,此外,还取决于每个领导者个体的技能。由于各行业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许多杰出雇主已经持续实施了倾听策略,这表明倾听策略对企业与员工互动方面很有必要,并且帮助企业在众多声音中分辨出有用的声音。

一个倾听型的企业将与员工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而这将促进员工参与度,以便迅速有效地应对企业无疑将面临的挑战。

2、倾听现在和未来的声音

企业需要不断倾听内部和外部环境,从战略角度探测到现在和未来需要的技能。

企业的主动倾听还可以确定领导力战略,将领导力模型和发展项目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确保企业现在和将来都有正确的领导力。因此,企业可以更新自身的领导力模型,去囊括新兴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字化、混合办公等)。

通过当下的行动来放眼未来,可以增强对企业的信任,赋予人才管理以意义-培训、绩效管理、能力模型-并将资源用于发展必要的技能。积极和持续的倾听使企业有信心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并给员工一个明确的方向来推动他们的职业发展。

领导层实践倾听策略的承诺,也适用于企业未来的领导者。他们也必须受到所需要的个性化和情境化的领导力发展,发展出适合未来的领导能力。

3、所有领导者都愿意倾听

一种基于征求意见和建立反馈的领导文化变得越来越明显。企业鼓励领导者向他们的团队收集关于他们作为领导者的表现的反馈,并对领导者提供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使他们能够成长为一名领袖。

罗氏中国是一个拥有高度发达的员工倾听战略的企业典范。它是由罗氏中国人才与组织文化部门发起的,创建的以人为本和以数据为中心的调研方法,罗氏把它称之为“一个罗氏”(OneRoche)调研架构。

罗氏的愿景是以可能的最好方式使用调研数据,来获得深入的洞察,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对员工和业务发挥作用。因此,罗氏中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人力洞察"团队来集中管理调研设计,并建立了一个平台来简化调研实践。他们创建了一个高度整合的倾听方法,并且成立了一个全球先锋队,由GEOS (全球员工意见调研)成员、组织科学家、数据工程师、数据治理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组成。

至此以后,员工倾听战略的愿景和目标被共同确定下来。调研按照员工的生命周期和企业的时间轴进行了分组。当前的调研被完善并相互关联,同时新的和可能会进行的调研则会在未来几年内计划和确定下来。

发布于:山东


居民消费信心边际企稳,恢复节奏有望增强——亿猎猎头资讯分享

今年以来,国内消费恢复动能相对偏弱,主要源于居民收入及消费倾向修复不及预期。这一方面与国内经济动能复苏偏弱、就业形势不稳、居民收入预期偏弱有关。另一方面与疫情期间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仍在修复期有关。三年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叠加前期房地产价格下跌、金融市场表现不佳,损害了居民资产负债表,削弱了整体消费信心。

因此,今年以来居民超额储蓄仍在持续增加,存量超额储蓄仍未被消耗。今年一季度单季度超额储蓄继续上升,二季度起新增超额储蓄明显减少,但仍在小幅增加。2020 年-2023年前三季度,相较2019年同期,住户部门累计增加的超额存款为15.9万亿元,我们推测,因消费支出减少而贡献的超额储蓄为5.1万亿元,因投资支出减少而贡献的超额储蓄为10.8万亿元。

从海外国家经验来看,美国以外的经济体家庭储蓄率仍高于疫情前水平,指向超额储蓄未被消耗。这是因为美国消耗的超额储蓄主要来自于政府补贴,属于“意外之财”,而其他经济体的超额储蓄主要来自居民部门的节余,在永久性收入假设下,在未来收入预期没有发生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很难被直接消耗。

从“收入=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储蓄”的公式来看,超额储蓄的增加,一部分来自于消费支出不足,源于居民收入预期不足、就业形势尚未稳定;另一部分来自于投资支出减少,对应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一系列调整。

首先,我们回顾疫后居民整体收入恢复情况。由于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疫后居民消费倾向恢复偏弱,很大程度上源于居民收入恢复不足。

居民收入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工资性收入(2022 年占比为55.8%,下同)、转移净收入(18.7%)、经营净收入(16.7%)和财产净收入(8.7%)。其中,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比例偏低,经营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比例偏高,而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的比例偏高,经营净收入的比例偏低。

与疫情之前相比,居民收入回落主要体现在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其中财产性净收入的回落主要体现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结构中,转移净收入的回落则主要体现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结构中。

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恢复节奏偏慢,与疫情以来经济复苏的结构特点有关。

第一,居民财产净收入主要来源为居民自有住房折算和出租房屋收入,二者分别受到房地产景气度回落、疫情期间人口流动减少和线下商铺租金恢复缓慢等因素影响。房价方面,百城样本住宅均价同比增速自2021年5月见顶回落,并在2023年2月开始负增长;租金方面,疫情以来线下消费场景整体受限,叠加人口流动减少、大城市租房需求疲弱,百城住宅租金和商铺租金在过去两年普遍保持负增长。财产性净收入有较强的财富效应,而疫情以来资产价格整体承压,一定程度上使得城镇居民的收入获得感下降,对于未来的消费支出更为谨慎。

第二,转移净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在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中占到较高比例,其回落主要与农民工外出打工收入增速回落、地方财政压力加大有关。一方面,在疫情之前,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速维持在7%左右,而2023年第三季度,这一收入同比增速为3.2%,相对疫情之前增速中枢整体回落。另一方面,近年来,部分地区土地出让收入整体下滑,叠加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减弱,也使得基层“三保”面临压力。转移净收入的减少,对依赖于社会保障体系和留守农村的中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影响较大,进而压低了社会整体消费意愿。

其次,由于资产回报率下降,2022年以来居民资产负债表发生明显调整,对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配置减少,多以定期存款的形式进行储蓄。

从居民资产端来看,一是,居民对未来房价预期悲观,且存量贷款利率明显高于新发贷款利率,导致居民提前还贷现象增多,对住房的购置也同步下降;二是,居民遭遇“资产荒”,缺乏合适的资产配置渠道。尤其是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导致居民大批赎回理财产品。其本质上均源于居民资产端收益不及负债端成本,居民被迫采取负债最小化的行为。

1) 房地产:我们以1999年至今累计销售的住房面积作为存量住房,以每年住房销售额/销售面积作为新房销售价格,根据统计局披露的二手住宅价格指数估算二手房价格,并参考六普和七普数据中披露的居民购买商品房和二手房比例作为权重,计算加权后的住宅销售价格。最终根据加权后的住宅销售价格和存量住房面积的乘积作为存量住房资产价值。结果显示,2022年因房地产价格下跌及疫情影响,住房资产价值增长明显放缓,相较上年仅增加6.4万亿元,远低于2019-2021年均增长水平21.5万亿元。2023年以来,伴随疫后复苏和房地产政策放松,房地产价格和销售面积边际企稳,居民住房资产价值再度回升。2023年前三季度,住房资产价值相较上年同期增加19.9万亿元。但从两年复合的角度来看,居民住房资产扩张速度仍明显低于2021年以前。

2) 理财产品:2022年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下降1.35万亿元;2023年二季度,理财产品余额降至25.34万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2.31万亿元,收缩程度进一步扩大。目前看理财产品整体规模尚未企稳。

3) 基金产品:2022年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净值较上年下降490亿元;2023年上半年规模增长近1万亿,但低于2020-2021年均3万亿元的增长规模。

4) 银行存款:2022年新增住户存款较上年增加8.03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增加 2.47 万亿元,定期存款增加5.56 万亿元。2023年,存款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23 年 1-9月新增住户存款较2022年同期增加1.13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减少1.93万亿元,定期存款增加3.06万亿元。

从居民贷款端来看,居民加杠杆动能依旧偏弱。

2022 年以来,居民贷款扩张速度明显放缓。2022年居民新增贷款相较2019-2021年的均值减少3.91万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相较2019-2021年的均值减少915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相较2019-2021年的均值减少3.82万亿元。

今年以来,居民中长期贷款仍在继续下降,指向居民加杠杆意愿依旧不足。今年2月份以来,居民提前还贷现象明显增多,早偿率指数快速上行。后续随着存量贷款利率下调,提前还贷情况有所缓解,但仍然处在历史偏高水平。今年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较一季度罕见下降3000 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居民新增贷款尽管较2022 年同期增加4400亿元,但短期贷款增加6600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减少2200亿元,指向居民购房意愿依旧偏弱。

直至今年9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开始企稳,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量转正,而7月和8月均为负值。9月,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为5470亿元,略高于2019-2021年均值5324亿元,源于近期“认房不认贷”等一系列地产政策放松后,居民购房需求部分释放。但从10月以来的数据看,新房销售依旧偏弱,指向市场情绪尚未得到修复。

从三季度数据来看,居民消费倾向明显上行,甚至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今年三季度,按过去两年平均口径来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2%,高于二季度的 5.5%,同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8.2%,明显高于二季度的4.5%。此外,中秋国庆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也同样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根据文旅部数据计算,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人均旅游消费支出达到2019年同期的97.5%。而今年春节、五一、端午节的人均消费水平仅有2019年同期的82.5%、84.5%、84.1%。

我们认为,三季度居民消费意愿的改善,除与疫后居民出行活动恢复有关,也与居民收入结构性修复相关。消费的快速恢复,可能更多与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消费需求释放有关,而中间群体消费能力恢复可能偏慢。

一是,相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迎来更快增长,对应的农村社零增速高于城镇。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 7.6%。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来看,1-9 月,农村地区社零累计增长4.1%(取 2022-2023年复合增速,下同),高于城镇地区3.7%的增速。

二是,根据文旅部发布的酒店星级宾馆经营状况,今年二季度低端和高端饭店整体恢复速度更快,而中间等级饭店恢复强度相对偏低。我们所理解的是,高收入群体收入受疫情影响偏较小,消费能力相对稳定,在疫情影响消退后,高收入群体服务需求得到较快释放。而低收入群体往往多集中在服务业等接触性领域,受疫情冲击影响更大,今年伴随着服务需求快速释放,该群体收入恢复弹性较大,带动消费好转。

展望 2024年,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带动居民整体收入改善,国内消费恢复势头有望进一步加强。一是,国内经济仍处在复苏阶段,服务业快速恢复以及工业企业盈利持续改善,指向居民收入前景整体向好;二是,今年下半年,伴随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认房不认贷”等一系列政策放松,房价开始企稳、居民提前还贷现象减少,指向居民风险偏好边际修复,消费倾向有望改善。从结构来看,除延续今年服务消费的修复路径外,与居民收入相关度高的可选消费也有望迎来边际好转。

但是,促进居民消费持续向好的前提,一是稳定居民收入预期,除受经济复苏预期支撑外,也需要关注居民财富效应的影响。2023年财产性收入成为约束居民收入增长的主因。2023年前三季度,居民财产性净收入仅增长3.7%,而同期转移净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分别增长5.8%、6.8%、6.7%。由于住房是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主要构成,稳定住房等资产价格对于提振居民消费信心也至关重要;二是,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共同富裕。财政可以进一步主动发力调节居民收入结构,如通过“直达”机制加大对于不发达地区基层“三保”的支持力度,并进一步优化现有税率机制,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费负担。

发布于:山东

热门阅读排行
© 17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