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传“阿里将裁员数万人”自媒体人公开致歉,网友:造谣请带脑 探访横店影视城,14万“横漂”人的影视复苏样本疫情后的他们
谣传“阿里将裁员数万人”自媒体人公开致歉,网友:造谣请带脑 探访横店影视城,14万“横漂”人的影视复苏样本疫情后的他们,
谣传“阿里将裁员数万人”自媒体人公开致歉,网友:造谣请带脑
”阿里巴巴即将裁员!规模高达20%,可能有25000人或更多,方案已层层报批,具体做法是1+6+N……“这则数月前被辟谣过的谣言,近期在朋友圈等处又被刻意传播。近日,知名互联网博主、自媒体人张栋伟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朋友圈等多个平台就此公开致歉。
在主动澄清致歉的同时,张栋伟也呼吁此次参与传谣的媒体和自媒体账号主动删除相关内容,消除谣言影响,之后,多个近期曾推动传播此信息的KOL也相继澄清致歉。
9月2日,张栋伟通过其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小红书、百度百家、知乎、网易等6个平台的个人账号发布“阿里即将裁员,(补偿)方案是1+6+N”谣言,并随即通过个人朋友圈和多个500人微信群对该谣言进行了转发扩散,以加大内容影响力。
今年5月,阿里巴巴官方已就相关裁员谣言公开辟谣,并郑重澄清2023年正在新增招聘 15000 名员工,其中校招规模超3000人。
公开资料显示,张栋伟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外聘讲师,集美大学、厦门工学院创新创业导师,是资深互联网从业人士。无独有偶,2022年,张栋伟曾因“故意贬损企业名誉”被广州互联网法院要求公开向网易公司致歉。
今年3月,阿里宣布启动被称为24年来最重要的组织变革“1+6+N”。“1+6+N”作为阿里全新的组织结构形式,是指在阿里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集团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而在近期上述互联网自媒体和KOL的转发谣言中,“1+6+n"这个新的组织模式,竟然被形容为了”阿里最新的裁员方案“,让人啼笑皆非。有网友表示:以为来了个大新闻,看到”补偿1+6+n"我就笑了……也有网友称,现在网络传谣的智商成本这么低了吗?造谣也请带脑啊。
身陷谣言和辟谣之累的民营企业远不止阿里,9月5日,华为紧急辟谣“美国邀请任正非去美国”,并邀请网友举报造谣者。今年7月,长城汽车对6个自媒体人发起诉讼程序,比亚迪法务部起诉自媒体人“龙猪-集车”,并悬赏500万征集造谣线索。今年5月,小米起诉自媒体人凌某造谣,获赔25万。
为治理网络谣言,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为期3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深入清理处置涉企业、企业家虚假不实和侵权信息,坚决打击恶意炒作行为,依法查处侵害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网站平台和账号,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发布于:北京
探访横店影视城,14万“横漂”人的影视复苏样本疫情后的他们
7月的午间,横店片场的温度高达38度,微短剧《尘世异闻录》剧组的演员和导演正在拍戏。面对参观的媒体,他们无暇接受采访,一心专注于演员的走位和画面的录制。
在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基地内,每天都有30余个微短剧或影视剧剧组紧锣密鼓地进行拍摄。
经过20年的发展,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完善了从场景搭建、道具生产、设备租赁、演员中介、餐饮住宿、景点旅游等全产业链的配套服务,这些都是影视城的主要收入来源。即使期间经历了疫情的影响,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营收仍从2004年的0.37亿元提升至2023年159.62亿元,增长了430倍。
横店作为“中国影视行业的晴雨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全国的情况。近日,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实地走访横店影视城了解到,前几年疫情对影视行业从业者的影响已逐渐淡去,他们都在寻找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微短剧成本上涨
影视行业近一两年来正在逐渐复苏。期间,微短剧赛道异军突起,成为影视行业最大的风口。凭借着跌宕的情节、高频的反转、密集的爽点,微短剧市场规模更是“剑指千亿”。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横店能够满足场景、服装、器材、群演等影视全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成为微短剧的制作热土。在横店出品的《神女杂货铺》《锁爱三生》等作品,热度一度位列全网前10名。
虽然是个新赛道,但在短短一两年间,从业者也感受到了不少变化。
“早年拍一部微短剧的成本大概是10万元到20万元,现在涨了一倍多甚至涨到100万元,粗制滥造的作品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爆款短剧制作人、东阳德玉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屠光浩表示,从去年到今年,以小博大的神话已是过去式,微短剧进入精品化阶段。
目前正在横店拍摄的微短剧中,不少制作方为提升品质,延长了拍摄周期,拍摄模式也在发生改变。最明显的变化是,从画面质感、打光、摄影调度、演员表情等各方面,微短剧开始向长剧、长视频影视作品靠拢。
2023年以来, 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景区为微短剧剧组量身打造了二十余个拍摄区域, 每个区域里的拍摄场景, 已经由景区预先放置了各种常用道具,节省剧组布景成本。另外, 随着微短剧的要求越来越高,横店使用全虚拟搭建场景,绿幕抠像的微短剧也越来越多, 部分微短剧特效占比甚至达90%以上。
微短剧之外,传统影视剧的拍摄仍是横店影视城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长期在横店的演员有1万多人,产业配套基础工种人员1.2万余人,影视美术工匠3000多人,注册“横漂”14万人。
截至目前,横店已入驻影视企业2000余家,其中全国排名前十的有8家,涉及后期制作、人才培养、版权保护、发行、交易、投资等影视全产业链。今年上半年“横店影视”出品电影上映11部,累计票房132.54亿元,占全国电影票房超55%。同时在全国兴建电影城,目前“横店影视”旗下已有500多家影院,居影投全国第二名。
戏服和道具走向精细化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在位于横店镇济慈路15号的欢娱影视文化博物馆看见,共2层楼、共计1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内展示了由非遗工匠精制的影视戏服和配饰。服饰上的手工刺绣、乌纱帽下晶莹的玉石锁扣、精致的高发髻、厚重的铠甲,仿佛让参观者沉浸于剧中场景。大量的戏服和配饰生动展现了战国、 南北朝、 唐、 明、 清、 民 国等历史时期的服饰和文化。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前市场上较多的都是宣传片。所以我们一直都想把影视和非遗进行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延禧攻略》这部剧,我们第一次将“影视和非遗”进行融合,通过这部剧我们带火了绒花、打铁花等多项非遗。”欢娱影视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
近年来,欢娱影视一直以拍摄制作古装剧为主,进一步加大了在服化道上融入非遗元素的力度。截至目前,在欢娱影视打造的60余部热播剧集中, 观众可以看到京剧、 昆曲、 皮影戏、 缂丝、 绒花等几十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些戏服的制作周期长达4-5个月左右,因为需要绣娘手工制作,所以制作成本也较高”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现在有了自己的戏服工厂,每部剧会奠定一个不同的基调,我们想要传播的文化可以细分到不同领域,包括戏曲文化、旗袍文化等都在不同的剧集中有所体现。我们会给每一位主演定制戏服,不同朝代甚至相同朝代不同皇帝在位期间的戏服都是不一样的。
拍摄设备融入高科技
在距离欢娱影视文化博物馆不远处的东阳启洋影视器材租赁有限公司的仓库门口,记者注意到,一辆辆大货车停在位于横店影视产业集聚区内的工作人员们正上上下下忙着将影视道具灯、 移动轨道等影视器材卸车,再分门别类地重新登记入库。
2012年,灯光师出身的孙启洋投资150余万元购置了灯光器材,成立了启洋影视,当时只能满足2个剧组的需求。“早年到横店拍戏,设备都要大老远地运到横店来,对于剧组来说,光运输成本就是一大笔开销。”孙启洋说,随着来横店的剧组越来越多,大家对租赁器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经过几年的发展,他又意识到影视作品的精品化趋势对于拍摄器材有了更高要求,于是在2016年再次投资2000多万元,添置了电影摄像机、摄像机镜头等拍摄器材,业务板块进一步拓展。公司员工也从一开始的不到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人。
整体来说,孙启阳十多年的创业之路走得较为顺利。谈及前几年疫情的影响,他表示,从租赁设备生意来看,2023年和2024年的情况已经比2022年好许多。
离开启洋影视后,记者在横店影视产业园看见了这样的一幕:演员站在高10米、弧长36米的LED大环屏前,大屏里是可以随时切换季节的森林场景,景与人虚实结合,镜头内直接生成最终图像画面。
也就是说,无须演员去外景,通过虚拟拍摄技术,便能呈现出在雪山、街道、大海、沙漠中的逼真场景。
由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横店影视城联合打造的第三代数字虚拟摄影棚位于横店影视产业园1号,于2021年正式对外开放。
虚拟拍摄被称为“银幕魔术”,整合了实时数字影像、实时光影渲染、实时摄影机运动跟踪、实时运算等众多前沿科技,通过影棚中搭建的LED屏在镜头内实现光学合成。“虚拟拍摄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后期前置’。”时光坐标影视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虚拟拍摄技术,剧组可以将一些后期环节前置到拍摄阶段,大大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db: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