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楼管兼职网格员,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江苏:体育类校外培训在职教师不能兼职
物业楼管兼职网格员,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江苏:体育类校外培训在职教师不能兼职,
物业楼管兼职网格员,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极目新闻记者 王佳文
通讯员 詹鸥 申佳茵
当物业楼管员化身兼职网格员,能给社区治理带来什么?今年以来,武汉市硚口区韩家墩街道积极构建“网格+物业”治理模式,持续发展壮大兼职网格员队伍,实现“1+1>2”效果,推动居民诉求在网格内响应、矛盾纠纷在网格内解决、物业服务在网格内优化,让社区治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建立组织体系,把兼职网格员“聚起来”
坚持“一个网格管基础”原则,韩家墩街道构建“社区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三级队伍体系。12个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联建作用,与辖区16家小区物业公司签订《社区-物业共建协议》,吸纳52名楼管员作为兼职网格员。制定兼职网格员职责清单,细化兼职网格员具体任务。发挥好兼职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重点协助开展组织群众、信息收集、互帮互助、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等工作,提升服务延伸能力。古四社区逐一上门走访辖区物业公司,围绕兼职网格员职能职责与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协商,听取物业公司意见和建议。曾家社区将网格员和兼职网格员“结对”,邀请他们参加社区工作例会,学习惠民政策、讨论治理难点,与物业工作形成双向互动。
优化工作流程,使兼职网格员“动起来”
韩家墩街道建立“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联动机制,确保工作形成合力、实现闭环。兼职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巡查,及时排查、收集、上报网格内矛盾纠纷、社情民意、安全隐患等情况。发现的简单问题由兼职网格员直接处理,重点难点问题则按照流程分级上报,集中研判。为解决居民群多、重复信息扰民问题,曾家社区将业主群、楼管群、网格群合并,方便居民及时掌握各项政策,遇到问题和矛盾纠纷,兼职网格员也能及时发现、迅速响应。博学社区搭建“网格有约”兼职网格员联络平台,按照“一周一碰头、一周一小结”的原则,研判网格内发现的问题,交流分享好思路、好方法,推动问题隐患源头预防治理。
健全激励机制,让兼职网格员“亮起来”
为激发兼职网格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韩家墩街道指导社区积极探索兼职网格员增能提效与多元共享工作模式。研究制定《兼职网格员积分兑换细则》,明确积分获取途径和积分兑换细则,将上报问题数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参与志愿服务时长等内容纳入积分范围,做好每季度积分记录、更新和公开,以积分兑换礼品。年底,还将对表现突出的兼职网格员进行宣传表彰,通过典型引领、积分激励,提高兼职网格员的活跃度和持续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作为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韩家墩街道兼职网格员队伍越来越壮大,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活力。韩家墩街道将通过专项授课、网格员传帮带等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兼职网格员参与基层治理的专业性和实操性,让兼职网格员不仅“愿”参与,更“会”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
(来源:极目新闻)
发布于:湖北
江苏:体育类校外培训在职教师不能兼职
中新经纬2月24日电 江苏省体育局网站消息,该局近日发布《江苏省青少年(幼儿)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简称《管理办法》),其中提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应配备与培训项目和规模相适应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含教研人员)兼职。
《管理办法》明确,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审批流程,培训机构需申请《体育类校外培训许可证》,属地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符合举办条件后颁发许可证,培训机构持证到相关部门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和批准证书。游泳、滑雪(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潜水、攀岩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校外培训需申请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
同时,《管理办法》对体育类校外培训的场地设施、师资队伍、收费、管理等方面作出规范。
场地设施方面,《管理办法》要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线下培训应有固定培训场所。培训机构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取得租赁场所的使用权,租赁合同期限一般不少于两年。申办校外培训机构需提交书面租赁合同和出租方产权证书予以核实。禁止使用居民住房或有安全隐患的建筑物。开展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校外培训的场地设施应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和技术要求。
师资队伍方面,《管理办法》指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应配备与培训项目和规模相适应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含教研人员)兼职。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教练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专科及以上学历,具备与培训项目相符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所提供的证书可通过政府官方平台查询核实。
收费方面,《管理办法》规定,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落实开办资金,并在指定银行开立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风险保证金专用账户,开办资金和风险保证金应符合属地主管部门规定。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必须使用监管专户,不得使用本机构其他账户或非本机构账户收取培训费用。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含充值、次卡等形式收费)不超过3个月或不超过60课时,并按规定开具发票;鼓励培训机构采取“先培训后收费”“一课一消”等收费模式。
规范管理方面,《管理办法》提出,培训内容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龄段相匹配,招生章程应当合法、真实,表述应当规范、清晰,严禁不实宣传、虚假宣传,校外培训机构广告活动情况将作为对其相关资质管理的重要内容。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开展学科类培训,严禁泄露学员个人信息。
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 30;同一培训时段内,教练员与学员比例控制在1:20之内,培训现场每名教练员所带学员不超过20人,超过20人应按比例增加教练员人数。特殊运动项目,可以按规定扩大教练员与学员比例。(中新经纬APP)
发布于:北京[db: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