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7常识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杏坛随笔丨多文本阅读教学之我见 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7%,年人均读书4.7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杏坛随笔丨多文本阅读教学之我见 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7%,年人均读书4.7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

发布时间:2024-09-21 11:10:30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杏坛随笔丨多文本阅读教学之我见 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7%,年人均读书4.7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 

杏坛随笔丨多文本阅读教学之我见

杏坛随笔

多文本阅读教学之我见

刘晓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多文本(非连续文本、群文、联读等不一而足)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而据笔者观察,多文本阅读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落实,成效也不尽如人意,多数还是以单篇教学为常态,只是在有限的公开课上偶有呈现罢了。这跟大家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惯性不无关系。

其实,影响多文本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如果在教学设计上有所提高,找到可靠门径,效果自然会相应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参考观摩的一些公开课,从如何做好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围绕它进行的一系列问题(或任务、活动)设计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切入点是师生共同研读文本的突破口,应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问题的设计、任务的驱动,要在其基础上展开,并有序进行,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而不当的切入点,只会让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事倍功半,贻笑大方。于是,切入点的选择也就成了关键。下面就一些例子来探讨一下。

在教授《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联读时,有人把小说中的环境——“风雪”作为切入点,进行了如下设计:先补充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又设计了与风雪相关的三个任务:研读文本,品赏风雪;深入风雪,探究主题;感悟风雪,思考人生。这样的设计抓住了两篇作品中环境的“同”,设计由浅入深,由艺术表现,到内容主旨,再进行拓展延伸,十分巧妙。不过还可以同中求异,对于两篇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不同加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对于《促织》《变形记》两篇文章的联读,有人就抓住了小说中异化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如下设计:一、比较两篇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变与不变。二、讨论分析成名之子与格里高尔异化的原因。三、人的异化是否是社会压迫的必然?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把握和主旨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对异化这种手法的特点没有展开,不如再设计一个这种手法在突出主旨方面的作用等问题,进一步掌握其运用方法。

在《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联读时,有人做了如下设计:任务一,梳理文本作对比。活动一是根据预习情况,展示表格内容;活动二是通过表格信息与史料对比。任务二,抓住表达悟思想活动。活动一是探究两篇回忆录选材上的异同点;活动二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深沉情感与理性思考的句子,并加以分析。任务三,围绕叙述赏析技巧。活动一是关注叙述人称,感受革命情怀;活动二是审视叙述时间,感受叙述节奏;活动三是聚焦叙述视角,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本设计从探究体裁出发,通过选材和语言把握思想内容,进而赏析叙述技巧。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抓住了作品的重点,不过还体现不出设计的连贯和巧妙。不妨就以体裁作为切入点来进行设计。例如,探究回忆录的特点;探究两篇回忆录选材上的异同点;探究两篇回忆录在叙述技巧方面的异同,进而感悟革命情理,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样始终围绕体裁来进行设计,突出了体裁的特征,也更好地对作品进行了同中求异的比较阅读。

有人在教授《临安初雨初霁》《登快阁》联读时,做了以下设计:任务一、品诗人心语。任务二、感诗人心迹。任务三、习诗者心志。思考一、结合诗人的生平,我们发现哪怕他们最终都提到了“归去”,或是家乡或是田园,但他们现实的选择依旧是官场。宦海浮沉一生,却不乘船归去,又是为何呢?思考二、读诗如读人,诗里诗外的不同选择,看似矛盾,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真实、更多元的诗者形象,你又看到了诗人的哪一面呢?思考三、与世周旋久,宁做不二我。这里的“我”只有黄庭坚和陆游吗?他还可以是谁?

本设计从赏析语言妙处入手,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变化,最终探究作品的主旨,别具匠心,体现了欣赏诗歌的一般规律。特别是针对“归”字的探究,由诗人的矛盾选择,联系到了诗人的丰富形象,并加以延伸拓展,思考得很深入。

不过也可以将“归”字作为切入点,来进行如下设计:两位诗人要归向何方?两位诗人为什么要归去?他们最终归去了吗?为什么?

这样设计是把诗歌中的关键字(诗眼)作为了切入点,既抓住了重点,又体现了问题的层次性,条理也显得清晰了。

笔者在教授部编版高一上册第三单元时,是以诗人的处境——失意,作为切入点来进行联读的。根据失意点的不同,做了以下篇目的调整组合。心忧天下,呼唤人才——《短歌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辞别官场,归向隐逸——《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远谪他乡,官场失意——《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大无成,艰难苦恨——《登高》《声声慢》。每个组合的内容主旨都围绕“失意”进行设计。例如,失意表现在哪里?是什么造成的?作者又是如何面对失意的呢?

以上只是列举了几个例子,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切入点的选择,来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思考引起大家的注意,让我们的多文本教学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作者单位:滑县第二高级中学)

原标题:杏坛随笔丨多文本阅读教学之我见


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7%,年人均读书4.7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现场,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2021年我国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的81.3%提升了0.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8.5%,高于2020年的68.3%;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0.0%,高于2020年的49.9%。

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7%,较2020年的59.5%增长了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4.6%,较2020年的25.5%下降了0.9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8.4%,较2020年的18.7%下降了0.3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6%,较2020年的79.4%增长了0.2个百分点。

中青年人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体

此次调查成果显示,2021年有77.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20年的76.7%增长了0.7个百分点;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较2020年的71.5%增长了0.1个百分点;27.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与2020年(27.2%)基本持平;21.7%的成年国民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与2020年(21.8%)基本持平。

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群体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体。具体来看,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岁至59岁人群占92.8%,60周岁及以上人群占7.2%。

人均纸质图书年阅读量为4.76本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0本,高于2020年的3.29本。

2021年,11.9%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较2020年的11.6%增长了0.3个百分点;有8.7%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较2020年的8.5%增长了0.2个百分点。

202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58本,较2020年的5.54本多0.04本;农村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76本,高于2020年的3.75本。

“视频讲书”成为新的阅读选择

从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来看,2021年,有45.6%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20年的43.4%上升了2.2个百分点;有30.5%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有8.4%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有6.6%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7.4%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听书”;有1.5%的成年国民倾向于“视频讲书”。

从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的评价来看,2021年,有3.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有10.4%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51.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有35.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从成年国民对个人纸质内容和数字内容的阅读量变化情况的反馈来看,与上年相比,有12.2%的国民表示2021年“增加了数字内容的阅读”,但有8.9%的国民表示2021年“减少了数字内容的阅读”;有11.6%的国民表示2021年“增加了纸质内容的阅读”,但有10.4%的国民表示2021年“减少了纸质内容的阅读”;还有50.1%的国民认为2021年个人阅读量没有变化。

从成年国民对于个人总体阅读情况的评价来看,有28.2%的国民表示满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16.6%的国民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另有41.1%的国民表示一般。

读书时间不敌使用网络消遣的时长

在传统纸质媒介中,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21.05分钟,比2020年的20.04分钟增加了1.01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5.22分钟,少于2020年的5.71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为2.96分钟,少于2020年的3.25分钟。

在数字化媒介中,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1.12分钟,比2020年的100.75分钟增加了0.37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8.42分钟,比2020年的67.82分钟增加了0.6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1.78分钟,较2020年的11.44分钟增加了0.34分钟;人均每天接触平板电脑的时长为9.82分钟,较2020年的9.73分钟增加了0.09分钟。

超过三成的成年国民养成听书习惯

2021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2.7%)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较2020年的平均水平(31.6%)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从城乡对比来看,2021年我国城镇成年居民的听书率为34.6%,比农村成年居民的听书率26.8%高7.8个百分点。

对我国成年国民听书介质的考察发现,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的国民比例较高,为17.9%;有11.2%的人选择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听书;有10.8%的人选择通过“智能音箱”听书;分别有8.9%和5.7%的人选择通过“广播”和“有声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听书。

全民阅读品牌活动效应日渐凸显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阅读活动的诉求较高。2021年,有80.1%的成年国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为满足居民对阅读活动的高诉求,各地全民阅读主管部门推出了精彩纷呈的全民阅读品牌活动。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知晓率达73.1%。其中,“本地城市读书节”和“书展书市”的知晓率最高,选择比例均为28.8%;“机关企业/校园读书活动”选择比例为28.5% ;“本地读书会”“城市读书大讲堂”的知晓率选择比例分别为26.9%和23.2%。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参与度达65.4%。其中,“本地城市读书节”的参与度为25.5%;“机关企业/校园读书活动”的参与度为25.3%;“本地读书会”的参与度为24.1%;“书展书市”的参与度为23.6%;“城市读书大讲堂”的参与度为19.1%。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流程编辑:U016

发布于:北京[db:内容]?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7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