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7常识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财经分析】需求分化叠加价格战 医美行业扩容挑战仍存 中国最大医美公司,泡沫彻底破灭?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财经分析】需求分化叠加价格战 医美行业扩容挑战仍存 中国最大医美公司,泡沫彻底破灭?

发布时间:2024-09-28 15:03:15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财经分析】需求分化叠加价格战 医美行业扩容挑战仍存 中国最大医美公司,泡沫彻底破灭? 

【财经分析】需求分化叠加价格战 医美行业扩容挑战仍存

转自:新华财经

【财经分析】需求分化叠加价格战 医美行业扩容挑战仍存

新华财经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李唐宁 王钊)当前,医疗美容市场的“价格战”仍在继续,机构端压力逐渐往上游传导。从相关上市公司半年报情况看,相较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医美产业链上游业绩增速出现明显放缓,行业人才需求和投融资也有所降温。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医美需求者更加理性务实,随着合规监管趋严,医美产业的经营逻辑正在经历重构,粗放经营的线下医美机构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但对于合规经营、致力于打造专业性的品质机构则更多是机遇。

医美机构“卷价格”上游业绩增速放缓

结束了暑期旺季,医疗美容市场“价格战”仍然火热。记者9月在大众点评等主流平台看到,“中秋大放价”“百亿补贴”“限时特惠”等活动挂在医疗美容板块的商家页面,“面部小熨斗”、“殿堂级抗衰”“秋冬祛斑”等项目名通俗易懂,显示为四折、五折的商品比比皆是。一批新进入市场或者中小规模的机构仍在希望通过低价项目获得流量。

“目前下游机构都出现了打价格战的情况。”医美运营资深人士叶扬对新华财经记者表示,过去几年,医美行业的生态发生变化,尤其是手术减少,“轻医美”增速也有所放缓,线下医美机构经营压力普遍较大,因而寄希望在线上快速打开局面。今年上半年,锦波生物曾两度公开指责医美电商平台新氧科技,指控其“扰乱市场价格”,“就是价格战烈度一个例证。”

而就在9月20日,锦波生物再次发文称,“美团平台医学美容板块推出的‘百亿补贴’活动中薇旖美被列入‘水光补水’促销活动,但参与该促销活动的部分商家未取得我司授权认证,也未从我司授权渠道购买。”

虽然目前市场的压力主要集中在机构端,但也在逐渐往上游医美生产商传导。从2024半年报情况看,相较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医美产业链上游公司业绩增速明显放缓。

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等行业上市公司近期发布半年报。爱美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53%、16.35%,虽然营利实现双增长,但相较于过去三年同期,业绩增速明显放缓。昊海生科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的营业收入为6.34亿元,营收占比为45.22%,同比增长25.72%。而在去年同期的增幅达到47.49%。

告别高增长跑道的还有华熙生物,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出现明显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61%至28.1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42亿元,同比降低19.51%。

不仅如此,医疗美容行业的竞争压力在投融资数据中也有体现。新华财经记者从企查查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28日,国内在业存续医疗美容相关企业14.67万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5.92%。但从融资情况来看,今年1-8月,医疗美容行业披露投融资事件共10起,而2023年全年,这一数字为22起。从已披露的融资金额看,丽徕科技今年7月融资3000万人民币,排名靠前,但仅为去年最大单笔融资的约10%。融资整体融资轮次以天使轮、A轮为多,投资方包括复星医药、元生创投、米度资本等。

医美赛道全年有望保持增长

医美行业被视为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高利润率、高客单价以及高复购率,为行业带来了持续渗透的潜力,未来几年医美依然有望保持增长。但也要看到,中国医美行业已经开始由粗犷式发展,进入精细化发展新阶段。“价格战”背景下,粗放经营的线下医美机构压力较大,可能会继续出清。

“医疗美容行业正在告别质价参差、野蛮生长、信息不透明的旧时代,机构也在更新换代,尤其是那些不合规、没有核心获客能力、没有资金能力的机构会加快被淘汰。”叶扬认为,单纯以“低价”为卖点的趋势是不可持续的,过度营销也会导致需求者流失。“未来新客的流量池会越来越小,获客成本是越来越高的。”

在此背景下,坚持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则成为医美行业穿越周期、长期发展的密钥。一批注重效率与医疗实力的机构迎来逆势增长。北京圣欣颜医疗美容诊所负责人葛倩对记者表示,医疗美容行业目前正在回归本身价值的塑造,“这种塑造不是以产品销售为主了,而要优化服务管理,提升审美,提高医生技术和安全保障。坚守医美本质和品质经营是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价值观。”

对于全年行业发展情况,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德勤中国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4年度洞悉报告》预测,2024年服务型消费修复,预计中国医美市场增速可达10%左右;受医美渗透率不断提升和多元化品质医美需求驱动,中国医美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仍可保持10%至15%的快速增长。

求美者认知提升 行业逐渐接近成熟期

从细分市场看,机构报告认为,高端需求者(2023年家庭税前年收入大于30万,医美年度支出大于5万元)的需求并未减弱。记者从美团获得的数据也显示,机构资质、医生水平、药品器械合规性是消费者选择医美项目时的TOP3关注点。

叶扬也认为,当前医美行业的发展阶段接近于成熟期,未来一段时间,医美高端需求受影响不大,但中低端的医美市场会紧缩,消费者也更加理性,“想像以前一样赚快钱就非常难。”同时,医美产品和医生都在经历“国产替代”,“以前日本、韩国来的医生在国内医疗美容机构就业很容易,但现在,我们的消费者对外国医生、外国审美不再盲目的迷信了。”

“医美需求者的认知在持续提升,我相信医美服务的品牌、疗效和体验,是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最有效的路径。”葛倩表示,当前求美者越发注重机构的安全性与专业性,不再热衷于“标准化处理”。“美是多元的、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骨骼结构、面部比例和风格属性。例如中国人有着和谐、大气的中式审美,在确保医疗合规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从业人员应不断提升美学认知,把引导大众理性审美作为共同的使命。”

好医生、好机构越来越成为放心变美的关键。葛倩认为,医美机构在未来可依据自身竞争优势,扎实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项目。“保持对医学的敬畏、对自信美的多元价值认同,在自然健康的前提之下进行美学设计,提供专业化的诊疗服务,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和需求者的信赖与尊重。”

这一方面,美团医美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美团发布“司南医师榜”,“北极星医美机构榜”,基于用户评价口碑与医疗专业性推出双轨评估体系;在线下履约环节,美团医美推出“放心美”正品保障,可以扫码验真及正品溯源,截至2024年8月,医美消费者通过美团智能验真设备“扫码验真”已超过100万次。

编辑:尹杨


中国最大医美公司,泡沫彻底破灭?

当华熙生物市值突破500亿逼近600亿的时候,爱美客上市了;当爱美客市值突破800亿逼近1000亿的时候,贝泰妮上市了;当贝泰妮的市值突破1200亿的时候,A股“医美三剑客”总市值已超4300亿,一个巨大的泡沫正等着市场来戳破。

没想到的是,两年多之后,当这个泡沫真的被戳破时,“医美三剑客”总市值连当初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投资者依然不买账!

泡沫破灭后,医美转机已现?

玻尿酸,学名“透明质酸钠”,一种普遍存在于面膜等化妆品产品中,对皮肤起到保湿、润滑的多糖类物质。然而,其真正为大众所知却与A股“医美三剑客”的上市以及市值狂飙有关。

在医学美容中,玻尿酸被用于皮肤填充剂,通过注射到皮肤以下以减少皱纹、增加皮肤丰满度,这几乎就是医美公司的主要业务。

回到几年前,2019年11月6日主营透明质酸相关产品的华熙生物登陆A股科创板上市,到2020年9月28日华熙生物市值已经达到594.72亿。就在这个时候,主营基于透明质酸钠皮肤填充医美手术的爱美客登陆创业板上市,到2021年3月25日爱美客市值达到800.96亿。这一天,拥有药妆品牌“薇诺娜”的贝泰妮登陆创业板上市,“医美三剑客”在A股首次“聚首”。

也许是为了庆祝医美公司的连续成功上市,也许是为了祝贺“医美三剑客”A股聚首,2021年3月25日当天,首日上市的贝泰妮暴涨244.01%,首日市值达到689.71亿,“三剑客”当天总市值达到2195.31亿!

当然,也有人说“医美三剑客”是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三家,但随着贝泰妮的上市以及考虑到昊海生科市值太小,本文所说“医美三剑客”均指华熙生物、爱美客、贝泰妮三家。

让市场从惊喜到疯狂,也是让人们普遍知道玻尿酸的是,仅仅3个月之后,2021年7月7日“三剑客”的总市值就已经超过4300亿,意味着3个月总市值暴涨了一倍。

此时,到底是医美的高光时刻,还是医美泡沫膨胀到极限之时?

从股价表现来看,显然是泡沫即将破灭的前夕。

(华熙生物股价走势截图)

(爱美客股价走势截图)

(贝泰妮股价走势截图)

可以看到,自2021年7月7日之后,“医美三剑客”股价一路下跌,华熙生物、贝泰妮两家跌幅均超80%,只有爱美客跌幅不足70%,这也意味着爱美客股价可能还没跌透。

今天早上,有消息称,广东调整医美外科项目,玻尿酸等注射产品有望迎来增量机会。受此消息影响,“医美三剑客”股价异动,华熙生物开盘涨超10%、爱美客开盘涨超5%、贝泰妮开盘涨超4%。

不过,到收盘“医美三剑客”涨幅均大幅收窄。

面对投资人质疑,有点“强词夺理”

目前,“三剑客”中也只有爱美客股价还未跌破2020年9月开始A股医美股躁动的那个位置。不过,从市盈率角度来看,华熙生物目前才是最贵的那个,最新市盈率仍超48倍。

但是,有点意思的还是爱美客。

对于三大医美公司上市之后的疯狂套现行为,A股投资者是有目共睹的,华熙生物股东累计减持套现43.78亿,爱美客累计减持套现26.88亿,贝泰妮累计减持套现71.49亿。

然而,近期爱美客在面对投资者关于其股价持续下跌的质疑的时候,公司的回应实在让人觉得有点“强词夺理”。

3月27日,爱美客发布的投资者调研记录显示,有投资提问,公司被市场比喻为医美行业女人的茅台,那么首先从资本市场形象方面就要配得上,由此公司的股价就应该越高越好,这是一个无形的广告宣传以及股价背书,为什么公司去做转增股本的把戏?

对于这个问题,除了“股价应该越高越好”这一观点值得怀疑之外,其余观点还是比较客观现实的,也的确是投资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不过,对于投资者的这些质疑,爱美客的回复很有意思:公司基于对业绩持续增长的信心,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增加股票数量,提高股票流动性。

(爱美客公告截图)

大家有没有觉得爱美客关于转增股本的回复有些怪异?

没错,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是上市公司既能增加股东持股数量又能将现金留在公司的主要方式,但如果转增股本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加股票数量,提高股票流动性”,那至少就与投资者的利益诉求相背离了,因为股票数量的增加会降低公司每股股票的价值从而对二级市场股价产生影响。

考虑到爱美客上市仅3年股东就减持套现26.88亿的情况,有理由怀疑,所谓的“增加股票数量,提高股票流动性”是不是为了方便之后股东更好的减持套现?

因为,从目前爱美客的持股结构来看,实控人简军及其关联方持股占比超过56%,转增股本增加股票数量自然是这些股东增加的最多。

还有投资者提出,爱美客公司业绩良好,股价受压明显,都是区间套利行为,质疑实控人是否用限售股实施转融券?公司的回复是“实控人不存在限售股实施转融券的行为”。

(爱美客公告截图)

的确,爱美客上市之后的业绩确实很好,上市之后年度净利润从2019年的2.98亿暴涨到2023年的18.55亿,年复合增速超40%。同时,爱美客的赚钱能力也是相当的炸裂,最新毛利率达94.55%、净利率达65.35%,2023年营收仅28.69亿就实现了18.55亿的净利润,简直就是暴利的赚钱机器!

(数据来源:同花顺网站)

然而,也许投资者应当关注到,上市之后的爱美客,减持主要发生在2023年之前,但是从2020年到2022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总额才26.62亿,但公司股东却减持套现了26.88亿!

高价发行、IPO超募,或许是根源

业绩持续高增长、盈利能力超越白酒茅台,但是二级市场股价就是涨不起来,除了过去几年A股医美股泡沫破灭、相关公司股东疯狂减持套现外,或许还与当初上市之时的高价发行有关。

相比于早上市的华熙生物,爱美客、贝泰妮的上市时间具有一定的优势,2020年初到2021年A股流动性充足,对于IPO项目容易给予很大溢价,相关IPO公司也容易获得不小的超募资金。

2019年11月华熙生物IPO拟募资22.48亿,结果实际募资23.69亿,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净募资22.49亿,实际募资额与公司拟募资完美匹配。

然而,2020年9月爱美客IPO拟募资19.34亿,结果实际募资35.71亿,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净募资34.35亿,超募16.37亿。到2021年3月贝泰妮IPO超募更严重,贝泰妮IPO拟募资15.3亿,结果实际募资30.1亿,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净募资28.84亿,超募14.8亿。

(爱美客公告截图)

爱美客IPO能够超募16.37亿,主要是发行价高,其发行价达到118.28元/股。实际上,如果按公司拟募资19.34亿、发行3020万股计算,发行价只需64.5元/股就够了。当然,爱美客溢价发行超募16亿多,里面功劳最大的自然又是那些手上有巨额资金的公募基金们,他们的申报价格基本在118.52元/股以上,但其中有一家私募基金却只报价55.78元/股。

(爱美客公告截图)

好吧,这里又看到了富国基金的身影,同样是高价申报。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为爱美客出具募资验资报告的大华会计事务所,前几天刚刚因为涉及帮助金通灵财务造假被罚4000多万。

把很多事实摆在一起的时候不难看出,为什么爱美客曾经可以市值超1700亿,为什么巨大的股价泡沫破灭之后公司股价始终没有起色,一切的背后不都是掌握着巨额资金的资本在推动吗?

发布于:北京?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7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