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裁员,“快买优”焦虑 晚点独家丨美团外卖调整目标,订单量高于 GMV
美团裁员,“快买优”焦虑 晚点独家丨美团外卖调整目标,订单量高于 GMV,
美团裁员,“快买优”焦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子星球(ID:TMTweb),作者:吴依涵 何芙蓉 吴先之,编辑:王潘,原文标题:《美团开启新一轮裁员:“快买优”成重灾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光子星球通过多位美团内部人士证实,美团自上周起开启了新一轮大规模裁员,本次裁员几乎涉及所有业务部门。
美团本轮裁员或涉及公司整体人员15%-20%的规模。一位知情人士向光子星透露,三大业务板块裁撤比例不尽相同,到家事业群大约5%,到店事业群大约10%,而新业务板块裁员比例相对最高,其中“快买优”(快驴、美团优选、美团买菜)裁员幅度约为20%。
也就是说,由副总裁郭万怀负责的“快买优”三大业务,成为本次裁员的“重灾区”。
不仅裁旧,在纳新方面,美团似乎也有冻结迹象。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光子星球,4月初他已收到了美团的面试邀请,上周突然在面试前通知他不用来了,HR告诉他“公司已经锁headcount(雇员规模)了,要进行一轮裁员,暂不对外招人”。
从去年初定下新招6万人的扩张计划,到一年后几乎全业务线裁员,美团通过前后截然不同的举动,展示了对于当下环境的看法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预判。
为了体面的离开
一位资深互联网人告诉光子星球,某对夫妇都在大厂工作,3月丈夫从京东“毕业”,到了4月在美团的妻子也被“优化”掉了。
如果说京东用“毕业”粉饰裁员,开了大厂“丧事喜办”的先河,那么美团裁员,则掀起了“丧事速办”的风潮。
“京东裁员,相对比较温和,很多东西都可以谈,包括赔付多少个月,关键看你如何争取。有些人3月就走了,有些人到现在都还没走,谈完之后也不用到公司上班,会照发工资到最后一天。但是美团对待裁员相对要更加简单粗暴一些,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成为本轮美团裁员大军中一员的王浩告诉光子星球:“上午还在干活,中午我连觉都没睡,原本和其他部门约了个五点的会议,结果四点半就把我给叫过去,当时人都还是懵的。”
据他所述,公司HRBP和X2级别的一位领导通知小组,随后会逐一叫人谈话。“基本上就是前面的人谈完出来,光看脸色,后面的人都知道出了什么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人都像王浩一样,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光子星球了解到,整齐划一的裁员背后,每个人都有截然不同的处境。有些人可以坦然接受,拿着N+1签了字;有的人当场失声痛哭,不能理解为什么是自己,还有些人不想被裁,于是就跟公司抗争。
“其实抗争基本没用,也没有必要,有什么意义呢?”王浩看得很淡然,是因为很清楚公司有哪些手段。“方案早就确定好了,现在就是一个执行过程,只会按照流程走。”
他回忆起几天前的经历时提到,自己曾试探过HR,“如果不接受这个方案,他们会如何应对时,对方只是淡淡地说“你可以不接受这个方案”便终止了沟通。
“所有权限第二天都被锁了,意味着抗争也是徒劳”。王浩说,公司会给三天时间,如果三天之内不签字的话,公司会单方面解除合同,当然也会按照流程给付赔偿。”
事实上,公司确实按照规定给了赔偿,如果继续纠缠下去,最终只会对自己造成更坏的影响。
“如果被公司单方面解除合同,这会影响到我下一份工作的背调。”据悉,持这一观点的大有人在,最终都迫不得已果断地在离职协议上签字,然后一天之内迅速地走完所有流程。
为了当下的体面,也为了未来的体面,一个又一个美团人,在无奈与不甘中走出了办公楼。
并非毫无征兆
对于裁员一事,很多人早前便已闻到风声,不过一直没坐实。同事之间有时私下也会调侃两句,“明天能不能看到谁都说不准了”。
有人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提到,美团此次裁员早在3月就已经初露苗头。当时通知个人学城空间不得有工作内容,整理空间权限,所有内容要全部放在公共空间内。此外,开发了考勤系统,却不限制打卡时间。
个别性格敏感的员工也从种种异常情况中发觉了裁员的蛛丝马迹,“大概一周前,考勤时间也锁了,根本不让我们看到”。
虽然有过怀疑,而这一天真正到来之际,还是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大部人都是懵的,没有任何预兆,完全不给你任何缓冲时间”。据一位被裁员工回忆,公司当天通知他,然后下午就要求上交电脑,晚上九点自己所有权限已全部被关闭。
被裁掉的人感到无助,留在美团的人也因为这次裁员行动被影响了正常工作节奏。
陈阳告诉光子星球,“这段时间,我们都定不了会议室,每次都显示已定满,一打听还都是长期占用。”直到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会议室里的办公桌上堆满了简历,才知道是HR们为了裁员,已经将会议室提前预定满了。
多位被裁员工认为美团之所以如此雷厉风行,是怕员工抱团闹事,事态一旦扩大,将很难收拾。从时间逻辑上看,之前已有不少大厂裁员先例,美团有着国内互联网巨头最强的分析团队,或许早已从中国汲取经验,而制定了上述方案。
至于此次裁员的原因,除了外界所知的疫情、监管等因素,从短期来看,历年5月左右都是美团调薪的时节,此时裁员也可能是考虑到成本因素。
陈阳告诉光子星球,“按照正常情况,上一年绩效没有被评得很低的话,都会有5%-10%的涨幅。”他分析称,如果此时裁员,公司会按照之前的基本工资进行N+1的赔偿,不会等到调薪以后,所以美团才选择在这个微妙的时间点裁员。
另一位内部人士印证了上述说法,他注意到买菜业务的晋升延迟了,“正常情况是4月开始准备晋升提名和述职,5月为晋升季”,但至今尚未开始。
“快买优”的焦虑
根据美团2021年年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尚存325亿,如果亏损面不再扩大(包含去年反垄断法罚款34.4亿),那么美团顶多能支撑到明年上半年。
我们从一位知情人处了解到,买菜业务总群前置仓成员大群年初时人数超过600人,如果加上RDC加工仓、运输、配送团队,规模上千。
相较而言,优选员工规模更大,王浩告诉光子星球,美团优选自有员工就有两万左右,有的组裁员比例近50%,一个十几人的组裁掉一半。除了裁员,该业务部还计划在6月左右搬离原来的办公大楼。
一位美团离职员工表示:“优选应该说是劳动力密度业务,裁20%其实对业务不会有太大影响,除非减员一半以上就难说了。其实本次几乎裁撤的也都是基层员工,L9及以上级别几乎不受影响”。多个渠道表明,人多自然卷,抢活、抢工、相互使绊子的问题频发,导致效率低下。
新业务裁员多的直接原因来自巨大的亏损,光子星球梳理美团近八个季度财务数据时发现,失血主要是新业务造成的。
美团财报各业务利润表按照餐饮外卖、到店与酒旅、新业务、未分配业务四个板块编制,其中新业务的亏损情况在最近五个季度中迅速增长,且居高不下,不但吞没了外卖与酒旅的溢利,还在掏空本金。
“最开始整个大的零售事业群都是王慧文管理,先做的快驴,紧接着做买菜,然后做优选,王慧文退休后,大零售事业群由陈亮接班。”一位知情者为光子星球梳理了业务负责人变动脉络。
2019年4月,快驴负责人陈旭东离职后,时任快驴财务BP的郭万怀接任,拉开了其治理模式的序幕。
上述人士向光子星球表示,“原本快驴成本控制得还可以,结果去年开了好多新城,现在基本都关停了”。该人士还向光子星球独家披露,快驴物流负责人高燕在今年初离职了,而快驴新任的负责人来自郭万怀的前职——财务BP。
郭万怀执掌快驴一年后,在2020年染指买菜,一年后涉足优选。
美团买菜与美团优选无论在体量还是内部重视程度上,都是“快买优”中权重最大的两个板块。早前便有内部人士提到,“郭万怀很是关注买菜”,结合近两年汇报关系变迁与财务数据,可以发现新业务亏损增长情况与郭万怀的重视程度几乎完全同步。
陈亮先是在2018年搭建了美团买菜的班子,2020年7月又调任新成立的美团优选担任负责人。辛崇阳是陈亮的继任者,分别在2020年7月接掌买菜,一个月后又调任至优选,向陈亮汇报。两人在后来都被认为在开支上“过于保守”,贻误战机。
张晶从辛崇阳手里接过买菜业务向郭万怀汇报。需要注意一点,这次人事变更的时间为2020年8月,对应财报是当年三季度,从图表可以看到,郭万怀掌兵的那个季度,美团新业务的亏损还处于2字头,下个季度该业务亏损将环比增长近200%,并维持高位。
“过去一年美团搞得很夸张,社区团购不仅疯狂扩招,而且还是超行业涨幅加价招人,互联网业态下现在年轻人要薪资可浮夸了,随便面一个都要30%以上的涨幅。”一位接近美团的人士分析称,之所以如此不计成本,很可能是希望给资本市场讲“第二条曲线增长”的故事。
2021年10月27日,美团优选各业务负责人向陈亮汇报改为郭万怀,自此开始快驴、买菜、优选三线业务都尽归后者之手。饶有趣味的是,郭万怀名为“协助”副总裁陈亮。
上述人士认为,“陈亮是打天下的风格,郭万怀主要是降本增效,那次调整实际上对亮哥来说是明升暗贬。”今年1月29日,还有2天便是除夕时,陈亮“荣归”,成为王慧文之后又一位退出业务一线的核心高管。而另一端,郭万怀也不用再向其他SVP汇报了。
对于郭万怀所管辖的“快买优”三大业务,除了业务部门裁员以外,还在进行职能部门的精简与整合,主要涉及法务、合规、财务等部门。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光子星球,在整合之前,三大业务更像是独立王国,都有一套完整的班子,整合目标是在零售体系组建统一的法务、合规、财务等部门,以降本增效。
被访者皆为化名。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子星球(ID:TMTweb),作者:吴依涵 何芙蓉 吴先之,编辑:王潘
晚点独家丨美团外卖调整目标,订单量高于 GMV
低价、做更重,将外卖从可选消费变成必选消费。
文丨沈方伟
编辑丨管艺雯
我们了解到,美团外卖于今年二季度调整了经营目标第一优先级,从追求 GMV 转向订单量增长。
这一目标调整的背景是,美团外卖出现了持续的客单价下滑,这导致其 GMV 下滑 10% - 20%。受到消费环境影响,美团决定转向提升频次,以稳住外卖大盘。
9 月,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在美团餐饮产业大会上分享数据:今年一季度以来全国餐饮增速在迅速下降,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进入负增长。美团外卖、到店、餐饮收银 SaaS 监控的同店业绩下滑,客单价持续下降。
目标调整后,美团投放了大量的补贴刺激市场需求。今年 8 月,美团外卖通过 “秋天第一杯奶茶” 营销活动,实现单日峰值订单突破 9000 万单。
美团在二季度财报中披露,低价外卖拼单服务拼好饭该季度日订单量高峰首次达到 800 万单。我们了解到,拼好饭的日均单量已接近 600 万单。
2023 年以来,,从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探索,变成在一二线城市推广。截至今年 8 月,已有 1.2 亿用户使用过拼好饭,接近美团外卖用户的四分之一。美团餐饮外卖 2024 年预计将保持 10% - 12% 的单量增速,其中拼好饭等新业务被寄希望贡献其中一半增量。
面对环境的剧烈变化,美团开始在外卖供应链上做得更重,以帮助商家降低成本和获取增量。此前美团曾与海底捞、老乡鸡等品牌连锁商家合作,开设专做外卖的卫星店,让商家可以低成本覆盖更大区域。
美团还开起了 “美食集合店”:这是一种聚合外卖店,美团自行招募多个餐饮品牌入驻,并参与日常管理,挑选部分商品上架到聚合店铺,消费者可在该店铺购买多个商家提供的产品。美团希望解决中小商家外卖档口卫生质量差、用户不信任的问题。
我们了解到,美团卫星店自今年 4 月全国推广以来,已与 150 个品牌达成合作,开设近 1000 家店;首个美食集合店已于今年 6 月在北京望京上线,美团计划未来几年在一二线城市开设更多美食集合店。
卫星店和美食集合店作为美团孵化的新供给模式,美团会在日常经营中参与更多,比如为商家提供选址、产品规划和日常代运营服务,也参与一部分产品的定价讨论。
外部竞争趋缓、抖音对美团到店和外卖的威胁没有进一步升级。美团外卖拥有绝对优势,但它当下的挑战并不来自于某个对手,而是疲软的市场环境,满足低价需求、做深供应链是它当前为数不多的选择。
多个策略降低价格,把外卖变成基础消费
美团曾在 2020 年提出 “双主场” 规划。未来,外卖业务中正餐占比将达到 30%,包括快餐、茶饮在内的新快餐外卖将达到 50%。2024 年二季度,美团外卖每天送出约 5800 万单的餐饮外卖订单(包含正餐和快餐),当年规划的订单结构占比已接近实现。
美团外卖提供的餐食变得愈发丰富,但生意变得更难做了。一位接近美团的人士说,过去一年,多个开设了上千家门店的全国连锁性快餐品牌日单量、客单价均有 10% - 20% 幅度的下滑。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设了几十到上百家连锁餐饮的多位创业者则说,过去半年中,一线城市的大多数堂食餐饮门店普遍在竞争 60 - 100 元的正餐和 30 元以下的快餐。消费者愈发价格敏感,对人均客单价超过 30 元的外卖的接受度在持续下降,他们的单价和单量下滑更严重。
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美团不得不调整目标,投入更多的补贴和设计更多的低价产品来刺激需求,保证外卖的消费频次。
美团外卖在 8 月 7 日立秋当天,通过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营销活动实现单日峰值订单 9000 万单,售出了约 5300 万杯奶茶。
当日的茶饮订单有近 2000 万单的峰值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平台与茶饮品牌和商家联合投入的大额补贴,活动期间,美团推出了神抢手 8.8 元 100 家品牌奶茶通兑券,拼好饭 1 元三人团,外卖 20-20 免单券,16-8、30-8 常规满减券。
除了日常营销活动,美团在用更多补贴和对商家侧的改造降低价格,向更多的用户提供符合他们消费能力和需求的外卖。
美团目前的产品中,神抢手等产品主要覆盖接受价格降、品质不能降的都市中产人群,拼好饭则负责承载更低价的需求。
神抢手通过消费者囤货,帮助商家制造确定性需求,进而降低产品价格,主打客单价在 20 - 40 元的餐食。
拼好饭则主打更低价的外卖。美团将外卖商家分五类,S、A、B1、B2、C 类商家,其中 S 和 A 类品牌商家是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 B、C 类中小商家基数最大,占比在 70% 以上,他们也是拼好饭的主要供给来源。
一位美团的人士说,今年以来,受市场环境影响, 部分 S 和 A 类商家也在压缩广告投入,开始尝试拼好饭业务。目前入驻拼好饭的品牌商户超过 5000 家。
竞争在变得更加激烈。拼好饭多数餐食的定价区间为 10 - 15 元,北京、上海等地的拼好饭商家说,几乎每一个品类都已经有足够多的供给,且新入场者很快会将价格打下去。比如一个商家推出一份 12 元的两个汉堡 + 可乐,很快有商家能降价到 10 - 11 元。
这是很多商家不得不争取的微薄利润。一位餐饮行业人士判断,拼好饭帮助部分一二线城市外卖店铺延续了生命周期,此类店铺的平均寿命为三到六个月,中小商家往往因亏损严重倒闭。
据他观察,做拼好饭其实很难让商家多挣钱,但两到四款产品撑起销量后,可以有效减缓中小商家失血的速度,帮助其以微利状态经营下去,然后再试图回本。
拼好饭选择用拼多多的方式做外卖。相比拼多多全国竞价的残酷竞争,外卖还是区域产品,商家只要在几公里范围内竞价获胜。这意味着经营效率更高的商家还有放手一搏的机会。
做卫星店和美食集合店,美团外卖要变得更重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尝试更低成本的运营模式,如必胜客等品牌自 2022 年起便开始开设小型门店或纯外卖门店。
自 2020 年推出拼好饭之后,美团也在深入供给侧做更多改造,其最新的举措是推出卫星店和美食集合店,帮助品牌和中小商家做好外卖生意,提升平台控制力。
美团卫星店主要针对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商家,由门店打响品牌知名度,低成本运营的卫星店提供外卖服务。这一业务自 2023 年首次在 18 个城市测试,当年开设约 300 家门店。
今年 4 月起,美团卫星店在全国大规模扩张,已吸引海底捞、太二酸菜鱼、老乡鸡等一百多个品牌入驻,开设超一千家外卖专门店。三季度以来,美团外卖以每周新开约 100 家卫星店的速度加速扩张。
按照美团的规划,平台可以根据后台数据为品牌商家提供一线商圈的三流点位,比如选择商场地下层、大型居民区附近的偏僻门面等位置为外卖店选址,帮助商家最大程度节约房租,投入成本最低可以做到正常门店的十分之一。未来几年内,美团计划扩充一万家卫星店,对新入驻店铺提供 6 - 12 个月的免佣金支持,同时对品牌商家提供官方免费代运营服务。
这意味着美团对外卖业务的参与更重了,对商家不再只是简单分配流量、销售广告,而是介入更多环节,指导商家如何做生意,比如选址、菜品规划设计、产品定价等环节。
美食集合店也肩负着类似的使命。我们了解到,美团已于今年 6 月在北京与共享厨房创业公司熊猫星厨合作开设首个美食集合店,由双方共同管理食品卫生问题,在线下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共享厨房中,引入不同品类的商家同时经营。
加入美食集合店后,商家可经营两种类型的店铺,一是正常经营的普通外卖店,可获得美团 “品质优选、必点榜” 等专属标签推荐及流量支持;二是由美团负责选品、经营的集合外卖店 “食宝汇”。
“食宝汇” 从每个商家提供的产品中精选一部分上架该店铺,消费者可在此一次点齐正餐、快餐、咖啡、水果、烧烤等多品类的食物。该店铺于 7 月上线,目前月销量约 8000 单。
相比卫星店选择与品牌合作,美食集合店更希望吸引中小商家加入,美团参与日常管理,制定经营卫生标准,重新设计出餐动线将制作区与出餐区分离保证卫生,尝试让消费者相信,档口模式也有干净外卖。
和拼好饭控制供货价格类似,美团也希望在集合店商品的价格上有更大的影响力。一位美团人士说,美食集合店初步计划从每款商品实付金额中抽取一部分费用,用于承担配送、投流和运营成本,商家只需负责出餐供货,有点类似餐饮外卖行业的 “全托管”。
如果这一系列 “做重” 计划进展顺利,美团未来除了拼好饭,还有进一步降低客单价、促进订单量增长的能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