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丨贵阳贵安推出省市联动报道,今日聚焦“强旅游” 【强信心 看发展 2024经济工作专题报道】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点工作确定
喜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丨贵阳贵安推出省市联动报道,今日聚焦“强旅游” 【强信心 看发展 2024经济工作专题报道】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点工作确定,
喜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丨贵阳贵安推出省市联动报道,今日聚焦“强旅游”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贵阳贵安近郊的田野里,百花齐放,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休闲旅游,享受春光,同时也带火了旅游经济——
乌当区下院村的农家乐老板毛应乾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忙得不亦乐乎;作为贵阳有名的网红打卡点,清镇市大冲村的里查里诺酒店,每到周末总是一房难求……
贵阳贵安紧盯“爽爽贵阳”定位,围绕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着力培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坚定不移“强旅游”,全力提升“爽爽贵阳”城市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擦亮“强省会”的靓丽名片。
突出亮点特色 旅游品牌升级
3月25日,城市美食纪录片《寻味贵阳》开播,贵阳受到了线上线下的广泛关注。紧接着,在3月30日携程发布的《2022清明假期旅行趋势洞察》中,贵阳入选“最受欢迎的西部旅游目的地”。
从2007年“爽爽贵阳”城市品牌诞生至今,贵阳旅游城市形象步步提升,斩获荣誉无数,在2021年底发布的《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1)》中,贵阳的海外影响力在全国100个城市中综合排名第25位。
2022年,为进一步深化“爽爽贵阳”品牌内涵,贵阳贵安开启“爽爽贵阳”城市IP品牌升级计划,围绕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六爽”的亮点与特色,发挥纬度、高度、温度、湿度、浓度、风度“六度”优势,把“爽”字落实到“吃住行游购娱”的方方面面、每个细节,全面构建“爽爽贵阳”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打好特色牌。深入挖掘城市红色文化、三线文化等特色文化,一批批参观者走进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园、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重温革命历史;走进阳明文化园、时光贵州、多彩贵州城等感受城市内涵;走进五彩黔艺博物馆、多彩文化创意园等体验非遗魅力。
打好生态牌。依托生态优势,打造出高坡、枫叶谷、桃源河、南江大峡谷等一批户外运动及素质拓展基地,以及白马峪温泉、枫叶谷温泉、振华万象温泉等一批温泉康养景区,为“爽爽贵阳”烙上生态标签。
打好美食牌。擦亮贵阳“老字号”,在商业聚集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打造一批美食示范街区,把更多深巷老街变成打卡胜地,让更多游客感受人间烟火、市井美味。
打好服务牌。把“游客为本、服务至诚”落到每个细节、每个环节,打造热情周到、安全文明的旅游环境。
围绕“六爽”,贵阳贵安不断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和国际化水平,让“爽爽贵阳”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魅力更足。
丰富旅游供给 旅游业态升级
把身体和四肢组装在一起,穿上布依族服饰,佩好头饰和耳饰……只要几分钟,一个手工制作的布依族木偶娃娃就成型了。在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偏坡村,贾流苹创办的“仲家衣人”文创工作室已经成为当地的网红景点。
“曾经的偏坡村,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缺乏产业支撑,可持续发展后劲和活力不足。如今,我们将布依文化作为偏坡旅游之魂,大力挖掘传承,为游客提供更具体验感的高品质服务,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偏坡布依族乡党委书记冯良勇说。
发展高质量的旅游,必须在增加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上下功夫。按照这一思路,贵阳贵安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全线、全域、全民、全产业链,用文化串联景区丰富旅游生态、让文创赋予景区更多人文内涵,升级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供给。
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加快甲秀楼、文昌阁、阳明祠、青岩古镇等景区景点的提档升级,推进景区景点转型升级、丰富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多区域特色鲜明、需求层次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在旅游业态升级方面,聚焦“特色”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健身、山地运动等更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推出了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醉美偏坡原味小镇等一系列融合业态项目。全面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阳段项目建设,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以良好的山水生态为本底,将星罗棋布的旅游资源串联成片,贵阳贵安加速打造“服务无处不在、景色无处不见、文化无处不有”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完善旅游配套 消费体验升级
围绕促进“吃住行游购娱”全面提档升级,贵阳贵安不断完善旅游软硬件配套,创新消费场景供给,做大城市消费流量,提升消费品质——
走进青云市集,地道的贵阳小吃、特色文创产品应有尽有。如今,这个集餐饮、休闲娱乐、文创市集为一体的项目已经成为贵阳夜生活的新名片。
如果是外地游客,在多彩贵州城内的朝黔门,可以一站式品尝到正宗黔菜,买到贵州特色农产品。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加快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在打造更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的同时,积极创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大商圈打造力度,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力求让每一位游客来到“爽爽贵阳”都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安心且愉悦地享受旅途时光。
此外,在大数据赋能旅游方面,贵阳贵安也加快了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的步伐。目前,贵阳贵安正积极引入携程、美团、马蜂窝等平台企业,借助平台流量和技术优势,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推动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在已有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基础上,开发更多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推进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著录及数据库建设。
据悉,2022年,在完成新国发2号文件和“强省会”行动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贵阳贵安还将按下文旅高质量发展“快进键”:力争实现住宿业营业额增速达到2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额增速达到15%;实现过夜游客达到2000万人次,游客人均花费实现1370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11亿元。
贵阳贵安:推进旅游产业化 擦亮城市名片
清镇市新店镇中坝村“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走出乡村旅游新路,观山湖区金华镇翁井村依托草莓公社拓展旅游业态,修文县以阳明文化为核心打造“中华心灵旅游目的地”……近年来,贵阳贵安把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抓手,坚定不移推进旅游产业化,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井喷式增长、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业态多元多样、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爽爽贵阳”誉满天下,旅游产业已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
当下,贵阳贵安正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不断丰富“爽爽贵阳”的品牌内涵,让市民和游客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着力擦亮“强省会”的靓丽名片。
花溪区:“旅游+”加出全域旅游新活力
新春伊始,随着花溪区2022年一季度“四化”建设项目的集中开工,总投资19.6亿元的6个旅游产业化项目陆续进入实施阶段。
其中,位于花溪区南部的贵州花溪国际山地运动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建设的样板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旅游、度假、康养、居住等“旅、居、业”元素为一体的国际山地运动旅游度假目的地、新型城乡融合示范区、国家级康养示范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
今年,花溪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积极谋划储备了一批投资量大、带动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为花溪经济稳中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推进旅游产业化中,花溪区先后推出十字街、花溪湖、贵州省(青岩)旅游集散中心、乡贤里等一批重点样板项目,助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花溪区聚焦“爽爽贵阳·秀美花溪”城市IP,紧盯全省打造“双一流”目的地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不断完善文旅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加强文旅产品培育,激活文旅消费,逐步探索了“景区带村”、“公司+”等发展模式,持续推动青岩镇龙井村、高坡乡扰绕村等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了高坡花海农旅融合、高坡云顶滑雪场体旅融合等“旅游+”新业态,推出了青岩古镇“大明志”、“流光溢彩夜天河”等系列夜间文旅产品,举办了“溪山春兴”、“花溪之夏·避暑季”、“秀美花溪·冬霁悦游”等文旅活动,进一步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
“新国发2号文件为花溪区旅游业闯新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开放平台和政策机遇,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花溪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努力把重大机遇转化为推动花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接下来,花溪区将在“优化”“丰富”“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在产品供给、业态培育、服务优化上全面发力,不断推动青岩古镇、天河潭、花溪公园扩容提质;积极开拓山地旅游市场,打造国际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区;深入挖掘“红军长征在花溪”历史遗迹,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持续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花溪段建设相关工作;不断加大中高端度假酒店、优质民宿品牌引进和项目建设力度,让花溪旅游品牌更响亮,让“秀美花溪”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魅力更足。
观山湖区:旅游产业加速“换挡升级”
4月9日,观山湖区金华镇翁井村村民何天福忙个不停。“这段时间,来我们农庄休闲游玩的人逐渐增多。”何天福说。
何天福说的农庄指憩乐生态农庄,该农庄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集餐饮、住宿、户外拓展、养殖等为一体。开业以来,生意十分红火。
“农庄生意兴隆,得益于村子里草莓公社的建设。这几年,我们村的草莓越来越有名气,现在是草莓采摘季,正是我们繁忙的时候。”何天福说。
翁井村党支部书记黄金林是草莓公社的发起人,如今,他又有了新动作。“我们目前已经装修好了3幢民宿,计划于5月初开始营业,还有12幢即将开始装修,大家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高涨。”黄金林说,6月,村里的荷花将盛开,届时,翁井村的旅游项目会更丰富。
“翁井村民族文化浓郁、自然风光优美,正积极抢抓机遇,发展观光旅游,丰富旅游业态。”观山湖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邹玲说,目前,该局围绕“12345”旅游产业化工作目标,努力发展旅游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新内容、新服务,着力推进全区旅游产业“换挡升级”。
“一”即打造“观山湖见”旅游品牌,构建统一的品牌推广logo。“二”即构建“两条引线”,一是线下以“城市观光‘蓝巴士’”串联观山湖旅游热点,以新视角营造“白天看城市,夜晚享城市”的旅游场景,构建城市旅游IP;二是线上推出赛博朋克旅游地图,立足“文化+旅游+互联网”,以“游戏+城市”的参与方式,植入观山湖的吃喝玩乐购元素,增强旅游吸引力,激发旅游消费活力。
塑造“三个亮点”,即开展松林坡码头项目改造,以“森林画廊”IP为抓手,打造森林艺术空间,推出森林科普研学、艺术展出、湖边集市、交互式演艺等内容;打造银行南街限时创意市集项目,以夜生活、趣味聚集地、国风动漫等为主题,配合街市光影、景观改造,形成汇聚国风文化、动漫文化、时尚文化的潮流社群;以喀斯特公园联动翠柳路商业业态,打造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推出“四个特色”,即结合观山湖区楼宇集群优势,融合艺术工作坊、潮玩周边、艺术沙龙等业态,打造体验型文化创意园;招引一批优质文旅企业,打造文旅数字经济+文旅融合项目;串联翁井村研学基地、神鹊茶场农旅体验、百花湖梵遇民宿等内容,形成城内与城外交相辉映、都市风情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的旅游线路;塑造城市热点,打造差异化特色街区,拟以会展东路、美乐城等为提升改造示范点,形成流光溢彩夜贵阳之夜观山经济集群;加快推进江华国际旅游中心项目建设,引入中高端酒店品牌,扩大“水韵贵州”影响力,形成流量入口。
同时,观山湖区拟举办草莓音乐节、第七届乐跑嘉年华、首届“丝路杯·美美观山湖”数字体育锦标赛、国潮音乐节、“空间演绎”等五大活动,努力打造城市新锐青年集结地。
修文县: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近年来,修文县大力传承和弘扬阳明文化,投资建设了中国阳明文化园。项目成功落地的背后,是修文县从项目规划、项目建设、业态培育、线路打造、宣传推介等方面着手,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工程的不懈努力。
修文县旅游管理中心主任陈孟山说,去年以来,修文县紧紧围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抢抓“强省会”行动机遇,以推动“强修文”行动为主线,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立足修文实际、着眼修文发展,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202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48.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06亿元。
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深厚文化内涵,一直是修文县的闪亮名片。最近几年,修文县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围绕贵州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抢抓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机遇,以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为契机,全力将修文打造为西南一流的避暑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工作中,修文县各相关部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以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扎实推进修文旅游产业化各项工作,围绕“中国·修文——从心开始的地方”旅游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心灵研学旅游、避暑康养旅游、山地运动旅游、休闲观光旅游等系列品牌,构建“一心两核四带多组团”的旅游产业新格局。
陈孟山介绍,该县旅游产业新格局的“一心”即阳明心学;“两核”即中国阳明文化园、桃源河旅游度假区;“四带”即依托三潮水、天生桥、蜈蚣桥、六广驿、阳明古渡等打造心源文化旅游带,依托六广温泉小镇、圣益生态园等重点项目打造高品质休闲康养旅游带,依托大木乡村振兴示范村、桃源河旅游度假区、桃源水库、苏格兰牧场整体开发打造诗画桃源休闲精品旅游带,依托中国阳明文化园、玩易窝遗址公园、峰泰湖温泉康养项目打造中部核心精品旅游带;“多组团”即各乡镇街道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以避暑旅游、红色旅游、观光采摘旅游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点状组团。
截至目前,修文县已累计投入资金27.1亿元,建成阳明文化园核心区、龙冈书院、滨河景观带、衡南云轩商业步行街、龙场驿大酒店,正在推进蓝辰·修文阳明文化小镇、中艺黄金、龙冈书院二期项目“云水居”等工程建设。
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进程中,修文县注重业态培育,打造文旅融合新示范。目前,修文县打造了一系列特色培训产品,包括阳明文化专题培训、党政培训等。下一步,修文县还将以阳明文化为核心,加大心灵研学产品开发力度,将这片文化热土打造成“中华心灵旅游目的地”。
清镇市中坝村:茶旅融合融出乡村发展新气象
4月8日,在清镇市新店镇中坝村的茶山上,几名游客背着竹篓体验采茶。“这里环境优美、青翠欲滴,真是不虚此行。”游客付桂珍说,她们在网上看到中坝村有美丽的茶山,不仅可以体验采茶、制茶,还可以品尝农家美食,便约上几位朋友前往。
茶山的主人、贵州渔樵耕读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远说,随着气温升高,来茶山的游客明显增多,“经常有人慕名而来,我对茶园的转型发展越来越有信心。” 10多年前,中坝村的茶山还是一片荒山,还是体育教师的陈志远在湄潭等地旅游时,看到当地茶叶十分畅销,带富了不少群众,他便不由得思考,家乡中坝村的气候条件和湄潭类似,应该也能种出像湄潭茶叶一样好的茶。回家后,陈志远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考察,经专家评估,中坝村的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适宜茶叶生长,而且土壤富含硒元素,是种茶的好地方。陈志远看好种茶的前景,谋划一段时间后,便辞去了教师工作,回乡流转了300亩荒山,成立公司种茶。
为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陈志远将房子抵押办理了贷款,多次参加学习和培训,边学边种、边种边学,逐步从“茶小白”变成了“茶专家”。由于茶叶品质不错,陈志远种的茶受到市场青睐,卖出了好价钱,茶园从300亩增长至500多亩,他的种茶事业逐渐红火起来。
最近几年,西南地区的茶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茶叶出现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单纯卖茶效益不高。由于采购商和亲朋好友都十分喜欢中坝村优美的自然环境,陈志远便滋生了依托茶山发展旅游的想法。说干就干,陈志远修建了民宿、露营基地、游乐设施、停车场等,农家乐于去年开门迎客,火爆程度远超他的预料,节假日甚至“一房难求”。
“去年,公司收入了200多万元,其中农家乐占了三分之一以上。”陈志远说,今年农家乐的发展形势比去年更好,预计收入将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陈志远计划利用茶山下的水库建设一个集环湖观光、垂钓、露营于一体的生态康养园,把村民的闲置农房利用起来,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乡村民宿,逐步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钱丽 许发顺 帅弋 詹燕 余珉琨
编辑:赵子滟
发布于:贵州
【强信心 看发展 2024经济工作专题报道】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点工作确定
【强信心 看发展 2024经济工作专题报道】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点工作确定
每日甘肃网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记者从1月19日召开的省属企业和市州国资监管机构负责人会议上获悉,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将更加注重党建引领,更加注重增强核心功能,更加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国资委对标全省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确定2024年省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期目标为:工业总产值增幅“保8争9”;利润总额与2023年目标持平,达到200亿元;产业类投资完成500亿元以上,增幅超过10%;研发投入增速不低于10%。
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将持续开展提质增效稳增长专项行动,紧盯年度目标,千方百计深挖潜力、开足马力扩大生产,更好发挥全省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加速项目落地实施和投产达产,确保“十四五”规划新建产业类项目年内全部开工。高标准落实央地合作“四个一”协调推进机制,力争全年新签约央地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加快一流企业创建。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加快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布局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将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省政府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逐步健全以企业投入为主、各类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确保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超过10%,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重点企业达到3.5%。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省属企业年内力争申报获批省部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力争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成果。省政府国资委将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加大现有政策落实力度,力争在企业业绩考核、薪酬激励、工资总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大支持,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新成效。
同时,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将着力优化监管方式,增强国有资产监管效能,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王占东
责任编辑:白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