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化教育高地 河北涞水:融合教育引领特殊儿童健康成长|教学|特教|河北省|特殊教育|教育理念
打造现代化教育高地 河北涞水:融合教育引领特殊儿童健康成长|教学|特教|河北省|特殊教育|教育理念,
打造现代化教育高地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广州市教育局新年“计划书”
基础教育
新增公办学位超6万个。
继续把“双减”工作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提高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教学水平;完善校外培训“标本兼治”的长效治理机制。
教育国际化
计划新增15-20所中小学作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第二批培育创建单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创建“国际教育创新样板区”。
高等教育
推进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推进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争创国家优质中职学校;深化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广州医科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力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建工作;继续推进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加快筹建广州交通大学。
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围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更加充分就业,提供更加优质公共服务,完善更加可靠社会保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州、幸福广州。
广州市教育局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将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城市的定位,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打造现代化教育高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2年新增公办学位超6万个
2022年,广州进一步推进学位建设相关工作,将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谋划广州市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市区两级财政协同发力,扩大公办中小学学位供给,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二是推进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完工及交付;三是做好学校开办的各项准备工作。此外,将结合城市发展建设继续谋划增加公办教育设施。预计2022年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超过6万个。
在学位规划布点方面,与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人口、产业布局进行对接,积极发挥教育资源在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产城融合、乡村振兴方面的支撑作用。“十四五”期间,全市十一个区均有一定规模的学位增加,一方面,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高标准建设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扩大学位供应;另一方面,补齐中心城区办学条件短板,统筹利用中小学校舍资源,扩大学校办学空间。
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
按照《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七个聚焦、七个着力”,广州高等教育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增强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适应性;办学格局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发展空间和办学资源有效拓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显著增强。聚焦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高等教育按照“差异化、特色化、高水平”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广州高等教育类型定位,促进内涵发展,推进广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广州医科大学“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大力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建工作。加快筹建广州交通大学。
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继续推进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大力推进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争创国家优质中职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专业布局精准对接产业发展。推动职普融通,完善广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广州科教城建设。
推进新一轮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持续增强,是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目标任务之一。2022年,广州教育将进一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不断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力度。
实施《广州市教育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依据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和发展路径,点、线、面多维度、多层次逐步实现广州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目标。印发广州市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指导意见,推动制订广州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等相关配套文件。
新增若干个规范化、高质量的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好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优质民办学校和港澳子弟班(校),按需增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持续推进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培育和创建工作,2022年计划新增15-20所中小学作为第二批培育创建单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创建“国际教育创新样板区”。
推动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特色化发展。配合广州企业“走出去”,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教育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推动海外“鲁班工坊”项目。
此外,今年将指导支持市属高校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鼓励支持市属高校与境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支持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吸纳更多国际友城大学加盟,深化交流合作。持续打造“留学广州”品牌,推动来华留学内涵式发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发布于:北京
河北涞水:融合教育引领特殊儿童健康成长|教学|特教|河北省|特殊教育|教育理念
近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特教中心的学生们来到义安镇西义安小学,与该校学生一起开展拔河、跳绳比赛等趣味游戏。在互动中,搭建起特殊儿童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心灵桥梁。
特教中心的学生与西义安小学学生开展拔河比赛(徐梓钰 摄)
“和特教中心的哥哥姐姐们一起玩游戏,我觉得特别开心。他们虽然和我们有些不一样,但都很勇敢、很努力,他们的坚强和乐观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西义安小学学生王子轩说。
据了解,涞水县特教中心积极探索并实践融合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精心构建课程体系,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与技能。通过组织特殊儿童去养老院慰问演出、超市购物、走进医院了解就医流程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生活技能,更在实践中逐步融入社会。
特教中心的学生正在上烹饪课(徐梓钰 摄)
“融合教育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性的环境,通过‘融合’也让更多人主动关心特殊教育并参与特殊教育,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能接受高品质的普通教育,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让他们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以及提升学习的能力。”涞水县特教中心副校长张竟芝说。
近年来,涞水县全面贯彻落实“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要求,积极创设“多样包容、渐进互融、欣欣向荣”的育人环境,采取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技术、积极搭建家校合作平台等措施,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需求,整合社会资源,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与实践机会。
下一步,涞水县将不断优化特殊教育资源配置,提升特殊教育服务质量,推动特殊教育向更加开放、包容、共享的方向发展。(杨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