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7常识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0.5毫克可致命,无特效解毒药! 多国确诊超810万例!尚无特效药,发热要警惕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0.5毫克可致命,无特效解毒药! 多国确诊超810万例!尚无特效药,发热要警惕

发布时间:2024-10-10 15:02:57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0.5毫克可致命,无特效解毒药! 多国确诊超810万例!尚无特效药,发热要警惕 

0.5毫克可致命,无特效解毒药!

圆圆的眼睛

小小的嘴巴

“生气”起来像个圆滚滚的小皮球

看似人畜无害

实乃绝命毒师

什么鱼这么有“心机”?

那必须是河豚

大家都说

“不食河豚不知鱼味

食了河豚百鱼无味”

河豚味道鲜美

被誉为“鱼中极品”

不过它的“毒”也相当知名

河豚身上的河豚毒素

毒性比氰化钠强1000倍

0.5毫克(0.0005克)就足以致人死亡!

有些食客不惜冒着危险尝鲜

结果引发食源性疾病

前段时间

南京三位市民吃完河豚后

出现了中毒的症状

好在抢救及时

最终脱离危险

河豚有多毒?

中毒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个美味与危险并存的食物↓

河豚哪些部位有毒?

河豚是鲀毒鱼类的一个泛称,主要包括鲀形目的鲀科鱼类。广东省渔民捕获的常见天然河豚鱼鲜或冰鲜主要有弓斑东方鲀、铅点东方鲀、棕斑腹刺鲀、暗鳍腹刺鲀。

河豚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内脏、卵巢、血液、鱼皮、鱼头等部位,其中内脏和卵巢的毒性最强。食用野生河豚很容易因加工处理不当导致中毒。

河豚毒素有这些特点

毒性强

河豚毒素是自然界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仅0.5毫克即可致人死亡,目前尚无河豚毒素的特效解毒药。

耐高温

河豚毒素是一种非蛋白质神经毒素,耐高温,100℃加热4小时仍有毒性。

河豚中毒的症状

食用河豚中毒后,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短,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

● 中毒起初感觉手指、口唇和舌有刺痛,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

● 同时伴有四肢无力、发冷、口唇、指尖和肢端知觉麻痹,并有眩晕。

● 重者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最后出现语言不清、血压和体温下降。

注意了!

河豚中毒全年均可发生

2-5月为高发期!

河豚一年四季均可导致中毒,因每年2-5月为河豚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肝脏在春季产卵期毒性也最强,所以春季河豚最肥美的时候,正是河豚中毒事件的高发期。

如果进食河豚后

出现了呕吐、腹泻、麻痹等不适症状

应保留剩余的食物

立即就近就医

那么

所有的河豚都不能吃吗?

答案:并不是的!

2016年9月,农业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农办渔〔2016〕53号),对两种人工养殖的河豚进行开禁,并作出了系列严格规定:

● 只有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两个品种有条件地放开。

● 并非任何餐饮企业都能养殖、加工或售卖河豚。《通知》对河豚养殖基地、加工企业、加工人员、安全加工技术等方面均有相应规定,并要求河豚加工产品包装上附带可追溯的二维码。

● 市场上不可以售卖河豚活鱼及未经加工的河豚整鱼,而是只能售卖经过加工的河豚产品。

提醒

广大食品经营单位

应从合规渠道采购河豚鱼,并落实好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工作。采购的河豚鱼必须为经过加工去毒处理的预包装养殖河豚鱼,包装上附带可追溯的二维码,并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原料基地及加工企业名称和备案号、加工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检验合格信息等。

任何食品经营单位禁止销售、加工活体河豚鱼和野生河豚鱼。

同时提醒广大市民

想要品尝河豚

必须要选择有资质的餐饮企业

或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加工好的河豚产品

切记不购买、不自行捕捞

和食用野生河豚

不购买、不食用

未经国家审批的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

如发现市场存在违法违规经营食品行为

请及时拨打“12345”或“12315”热线

进行投诉举报

来源:“深圳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排版:李怡娴

编辑:陈思佳 许玲静

发布于:云南


多国确诊超810万例!尚无特效药,发热要警惕

当地时间6月9日,阿根廷卫生部发布报告称,2024年以来该国已累计确诊登革热病例504580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26倍。今年该国已有355人因登革热死亡,死者平均年龄49岁,其中80岁以上老人死亡率最高。

阿根廷卫生部日前已宣布将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地区15岁至39岁人群实施登革热疫苗接种计划。

今年美洲登革热感染病例超过810万例

当地时间5月30日,泛美卫生组织公布,今年美洲记录的登革热感染病例超过810万例,其中死亡病例超3600例,是2023年同期的3倍,对各国卫生系统提出严重挑战。

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登革热确诊病例已经比2023年1月至5月高出2.5至6倍,而在加勒比地区,病例是去年同期的5.7倍。

泛美卫生组织警告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雨季时间更长、气温更高,大规模登革热疫情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常态,特别是在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国。泛美卫生组织敦促中美洲、墨西哥和加勒比国家采取措施阻止疫情。

中使馆提醒在洪都拉斯中国公民注意防范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洪都拉斯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国登革热疫情已造成超1.8万人感染,至少13人死亡,洪都拉斯成为中美洲地区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近日,洪都拉斯卫生部发布登革热疫情最高级别预警。

中国驻洪都拉斯使馆发布公告,提醒在洪中国公民密切关注登革热疫情形势发展和当地政府信息发布,根据卫生部门建议做好自身防护。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如确诊,应遵医嘱进行治疗。

我国进入登革热流行季 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

据媒体报道,目前全球多地出现登革热疫情,有国家确诊病例已经超过400万。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每年的5月起我国进入登革热流行季,8~10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相关部门已密切关注今年登革热的全球疫情形势,并要求各地加强防范。

国家卫生健康委:我国进入登革热流行季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专家介绍,登革热是经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也称为蚊媒传染病,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世界范围内多发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多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会长 梁晓峰:拉美国家、南亚国家的登革热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监测,特别是随着气候变化,伊蚊可能还会往北飞,所以要防控登革热,今年要早,另外可能范围还要大。

据介绍,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感染后,潜伏期一般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能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除了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外,其他省份都有分布,理论上都可以发生登革热的传播。

我国登革热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的健康提示介绍,登革热只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就是老百姓俗称的“花蚊子”“花斑蚊”。防止疾病传播,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来清除它们的孳生和栖息场所。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登革热高发季节是夏秋季,也就是8~9月,气候更温暖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部分地区,高发季节为5~11月。

白纹伊蚊分布在我国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的辽阔地域。它们与人们的活动时间一致,日出前后和日落前是叮咬的高峰时段。白纹伊蚊的幼虫喜好洁净的水,社区内的树洞、石穴、积水轮胎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白纹伊蚊多栖息在孳生场所附近,在室外主要栖息在阴暗避风处,在室内则倾向于停留在墙上、桌椅和床下、悬挂的衣服上等。

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省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边境地区和台湾省南部, 尽管分布局限,但它对登革热的传播能力强于白纹伊蚊。埃及伊蚊除了在早晨和近黄昏是叮咬高峰外,整个白天都会活跃地吸血。与白纹伊蚊相比,埃及伊蚊与人类更为“亲近”,喜欢与人类共居一室,主要栖息在室内避风阴暗处,如水缸脚、碗柜背后、卧室床底、墙角、蚊帐等处,悬挂的有汗渍的黑衣服,更受它们喜爱。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冷培恩:有水就有蚊虫,蚊虫在各种水体产卵,所以控制蚊虫,重要的是清除积水。 有时候家里会“养蚊子”,比如水培植物,所以应注意夏季家里、院子里以及周边环境的积水,要注意清除。

登革热无特效药 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诊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因此,早期识别、早防蚊隔离是防止出现重症和防止进一步传播的重要措施。

专家提示,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当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36小时内升至39~40℃,同时伴有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可能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有明显的疲乏、厌食或恶心等,应考虑登革热的可能,尽快到医院就医。

登革热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相似,很容易混淆。但登革热患者发病前都有蚊子叮咬史,而且多半的人会出现皮疹,有时会出现皮肤发红、皮下出血点表现。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会长 梁晓峰:主要症状还是发热,所以一旦不明原因地发热或者被蚊虫叮咬以后,要意识到有可能是登革热。一旦有这类症状,要尽早就医,不能扛着。我们要去一些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做一些检查,尽早确诊对治疗会很有帮助。

中国新闻社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中新社此前报道

发布于:北京?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7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