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美发店突然停业 店内员工爆料:明明两个月赚10万,却说发不起工资 洗头还是洗脑?62岁认知障碍大叔被美发店“诱导”消费60万
美容美发店突然停业 店内员工爆料:明明两个月赚10万,却说发不起工资 洗头还是洗脑?62岁认知障碍大叔被美发店“诱导”消费60万,
美容美发店突然停业 店内员工爆料:明明两个月赚10万,却说发不起工资
贵阳的田女士住在观山湖区华润国际小区,小区楼下有一家经营多年的理发店,不少业主都在这家店充值了储值卡。可是让业主们没想到的是,储值卡内的钱还没用完,这么一家经营多年的理发店却在上周五突然停业了。
7月30号,记者在华润国际社区B区的观山湖文峰美发店门口见到了田女士等小区业主。田女士告诉记者,这间理发店已经在小区经营多年。
在2023年以前
这间店铺名叫天一国际
去年初,天一国际
将店铺转让给了这家
文峰美容美发店
田女士表示,她从天一国际经营时开始,就多次在这间理发店内储值办卡消费,具体花了多少钱已经记不清了,目前卡里还剩下四千多元钱未使用。据田女士所说,小区里还有不少像她一样的业主,都遭遇相似情况。
田女士:还有很多人的消费金额比较大,现在我们这个群里面初步统计的话已经有35万了,还有很多消费者没有进群来。我们目前统计的是将近200人。
安女士:我现在总共的话还有5000多块钱。剪头发的话,他们基本就是68的,38的,48的,充值了以后洗头发15,剪头发10块。
据消费者们回忆,上周五,
也就是7月26号那天
理发店突然停业
还贴出了停业装修的通知
但与此同时
大伙却听美发店的员工说
老板已经拖欠员工工资一个多月
停业的事情
也没有通知过任何员工
观山湖区文锋美容美发店 员工 小熊:7月20号本来要发(6月份)工资的,到了25号和我们员工吵架,当时让我们公休一天,第二天解决,结果第二天就不见人了,电话也拉黑了,微信也拉黑了。
美发店员工还向记者透露,实际上消费者们所了解的情况有误,从天一国际到文峰美容美发之间还经历了两任店主,也就是说这一年半的时间内,理发店几经转手,陆续更换了三任老板,而文峰美容美发店是今年4月才接手的。从接手到倒闭,不过3个月时间,员工们对店铺突然倒闭也十分不解。
观山湖区文锋美容美发店 员工 小王:相当于是两个月都赚了有10万块钱。
记者:最近的这两个月吗?
小王:对,然后开销这些都才1万多块钱,后面就给我们说发不起工资。
记者:在你们看来非常不可信吗?
小王:对,这个法人(代表)是他女朋友,我们让他女朋友拿来微信转账来看,他就不拿,畏畏缩缩的。
正因为如此,员工们推测,美发店老板在吸收了大量客户的储值资金后,“跑路”了。
田女士:我们的需求第一就是他们把我们的钱退了,第二,他们涉嫌诈骗,我们要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记者采访时,文峰美容美发店大门紧闭,墙上贴着的横幅显示,该店铺在全国有700家连锁店。
随后,记者尝试拨打消费者们提供的美发店老板的两个电话,一个正在通话中,一个无人接听,始终无法联系。就在这时,其中一位消费者反映,她曾收到过在中铁逸都的另外一家美发店的信息,信息内容为:“受到文锋美容美发店委托,我们帮您代销部分美容疗程”。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拨打了发送这条短信的电话号码。
星倾颜美容美发店 负责人 姚先生:我们只是帮他们代销,我们没有收他们的一分钱的。
记者:什么叫代销呢?
姚先生:客户可以在我们这里原价消费。
记者:需不需要另外给钱?
姚先生:不需要。就是我们需要顾客嘛,这种方式就是让他们来我们店铺消费。
星倾颜美容美发店的姚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和文锋美容美发店是代销关系,顾客可以按照他们店内的原价消费剩余储值金额。
对此,消费者们表示不能接受
一是该店铺无法提供会员价
二是店铺地址较远消费不便
消费者们告诉记者
他们已经将此事向
观山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投诉
同时,他们也会考虑
通过司法途径维权
记者 | 吴承彬 鲍勇
编辑 | 卢林涛
发布于:贵州
洗头还是洗脑?62岁认知障碍大叔被美发店“诱导”消费60万
转自:法治网
近日,上海一位62岁认知障碍大爷在文峰美容美发宛平店、天钥桥店“被消费”近60万元,引发广泛关注。经徐汇区市场监管局调解,双方已就退款事宜达成一致。
同时,执法人员在涉事门店检查发现存在未向消费者提供对应服务、仓库内存放有超过保质期的冷敷眼贴等问题,涉嫌诱导消费、未及时处理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目前,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已立案调查。
“被消费”50次,60万元被掏空
近日,上海的任阿姨告诉记者,她的哥哥任大爷患有严重的认知障碍,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讲的话只有朝夕相处的家人才能听懂。没想到的是,任大爷竟在文峰美容美发宛平店和天钥桥店内“被消费”近50次,妹妹们多年来省吃俭用为他积攒的近60万元看病钱、养老钱都被掏空,甚至还背上了网络借贷。
任阿姨拿出的哥哥与文峰宛平店客服的聊天记录显示,在对方一次次发来“到店消费”的“催促信息”后,任大爷几乎无法用文字回复,大多只回复了“笑脸”“小花”等表情符号。
每一次的“情面难却”,都变成了“无法拒绝”的巨额充值。在2020年12月25日,任大爷的单日转账竟高达11.7万。甚至文峰美发店员工还陪他去取款机上又提了2万元现金,但什么凭证都没给。
2022年8月,宛平店关门后,天钥桥店接手了其客户的售后服务,任大爷再次成为“香饽饽”。今年4月,当店员已经明知任大爷没钱后,竟然让老人继续借贷充值。
文峰称属于“正常消费”,市监局立案调查
记者陪同任阿姨来到上海徐家汇市场监督管理所,任阿姨向文峰总部负责协调该纠纷的蒋先生明确提出,自己梳理了哥哥的消费明细和银行流水,但与文峰出示的消费记录存在约20万元的差距,很多大额账目“不明不白”。
针对质疑,蒋先生回称,文峰宛平店和天钥桥店是加盟店,目前系统后台只能显示任阿姨哥哥在天钥桥店近一年的入账和消费记录,只能根据文峰系统后台数据退还28万元。
蒋先生还称,任阿姨的哥哥虽然有认知障碍,但既然能连续消费且具备消费能力,这就属于“正常消费”“正常收费”。
目前,经过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的调解,双方已就退款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在对文峰美容美发涉事经营场所的现场检查中,执法人员还发现其存在未向消费者提供对应服务、仓库内存放有超过保质期的冷敷眼贴等问题,涉嫌诱导消费、未及时处理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目前,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已立案调查,正在开展进一步取证,将予以严厉查处。
对此,《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勇勇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认知障碍不必然就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体要由其近亲属等利害关系人提请相应的机构进行鉴定等,若经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则其所实施的消费行为无效;若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则需由其法定代理人等同意、追认,若未追认,则消费行为自始未产生法律效力。消费行为等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商家等因该类人员的消费行为所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还应当赔偿损失等。
陈律师进一步补充道,除认知障碍人员所实施的行为可能无效、效力待定外,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消费等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类人员实施的与其智力等不匹配的消费等民事法律行为,在其法定代理人等同意追认前,处于效力待定状态,若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则有效,反之,则自始不生效。
屡次因虚假宣传被罚,消保委曾约谈“点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文峰已多次因“虚假宣传”等行为陷入争议并受到处罚。
2020年2月,文峰宣传一款“文峰风氏养护精华液”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并可抵抗外部病毒进入呼吸道,而事实上该产品属于化妆品。对此,杨浦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责令文峰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50万元。
2021年7月,文峰因宣传沉香气血灸可以帮顾客达到排湿寒、缓病痛、补元阳、调气血的四大奇效,被上海市虹口区市场监管局罚款10万元。
此外,文峰2021年近半年就被投诉193件,因消费者投诉较多且屡教不改,文峰公司被上海消保委两次约谈。上海市消保委点名“文峰美容美发公司”,认为其商业模式或暗藏重大风险。要求其杜绝出现诱导消费,特别是老年人大额充值消费的发生。
2022年8月,上海文峰美发美容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文峰美发美容有限公司因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分别被普陀区市场监管局罚款200万和80万。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认为,当事人虚假宣传行为持续近6年,且近2年因发布违法广告的行为已受到3次行政处罚,但仍未吸取教训、及时整改、合法经营,普陀区市场监管局依据相关法规,认定其属于情节严重情形,依法予以从重处罚。
企业“屡教不改”?专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陈勇勇律师称,若企业“明知故犯”且“屡教不改”,可能会属于情节严重行为,相关部门会从重处罚。如果行为情节不严重,单就一次行为而言,可能处罚较轻,但如果企业在特定时间内出现多次违法行为等,市场监管部门等则会从重处罚,甚至作出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除此以外,若商家有诱导消费等行为,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涉事企业的违法行为还会被处罚机关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若涉事企业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可能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告诉法治网研究院,针对某些企业多次存在违法违规或者是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首先,监管部门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加大监管频次以及行政处罚力度,依法进行从重处罚。其次,对于性质严重的企业,可将其列入“信用黑名单”,起到震慑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此外,还可以对涉事企业进行公开约谈,并点名曝光其不良经营行为。
“当然,对于消费者而言也需擦亮眼睛,理智消费。在进行大额消费时,提前对企业信誉或经营情况等进行了解。此外,尽量不要预付太高的金额,不要一次性购买太长服务周期的预付费产品,购买预付费服务后,也一定要尽快去使用,从而避免可能的财产损失,降低利益受损风险。”陈音江提醒。
来源: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