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夫妻却生出个“混血儿”,婆婆要做亲子鉴定,丈夫一句话拒绝,真相到底如何…… 亲子专访丨“滥竽充数”里的笙,还能cos面条?
中国夫妻却生出个“混血儿”,婆婆要做亲子鉴定,丈夫一句话拒绝,真相到底如何…… 亲子专访丨“滥竽充数”里的笙,还能cos面条?,
中国夫妻却生出个“混血儿”,婆婆要做亲子鉴定,丈夫一句话拒绝,真相到底如何……
作者:馨泽 编辑:王云峰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讨厌,不要问我,我就是中国人!”
一个黄头发、白皮肤的女孩捂着耳朵,从超市径直往外跑,姑姑在后面追着喊:“毛毛,别乱跑。”
毛毛
这个叫毛毛的女孩出生于山东临沂,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娃,可她却长着一副混血宝宝的面孔,以至于走在大街上,经常会有陌生人问她,“你是哪国人?你爸妈是哪国人呀?”
被问多了,毛毛就产生了逆反心理,听到这些问题只想逃跑。
实际上,毛毛的爸爸妈妈的确是中国人。这不免让人产生好奇,他们怎么能生出“混血儿”呢?
一开始,毛毛奶奶也很介怀,想带她去做亲子鉴定,但毛毛爸爸坚持说:“她就是我的女儿,不需要鉴定。”
到底是爸爸知道缘由,还是另有隐情,一切得从毛毛父母的相识开始说起。
一场意外的邂逅,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2009年的一个周末,临沂的天气分外晴朗,非常适合户外活动。
人民公园的湖畔传来阵阵笑声,男女老少都在享受着好天气、好风景带来的好心情。
但一名叫殷艳的女子却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发呆,近日来工作上的不顺让她无心欣赏美景,只想彻底放空自己。
殷艳
不记得坐了多久,一个陌生的男人也坐到了同一把长椅上,目视前方若有所思。
这名男子叫单超,他在远处观察了很久,看着殷艳时而叹气,时而摇头,怕她有什么想不开的,忽然心生想去安慰她的冲动。
单超主动开口,问殷艳:“姑娘,你是遇上什么事了吗?”这一问触动了殷艳,她转头看向单超,憋了很久的泪珠开始在眼睛里打转。
单超这才看清女子的面容,瓜子脸丹凤眼,非常漂亮。他更是心生怜惜,自报家门,开始跟殷艳攀谈起来。
碰到这个热情的小伙子,殷艳藏在心里的委屈好像开了闸门,一下子全说了出来。她心想,反正是陌生人,说完就算了,心里还能痛快些。
谁知道单超听完,并没有敷衍地回应,而是站在她的立场来分析情况、权衡利弊,而且句句在理。一番劝慰后,殷艳感觉心里又亮堂了,笑容也悄悄回到了脸上。
不知不觉,两人聊到夕阳西下,橙黄色的日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微风吹动柳枝乱舞,美得让人陶醉。
两个人分别时,竟然都有些依依不舍。单超主动要了殷艳的电话,约好下次再见。
从这以后,两人经常煲电话粥,一起到公园散步。敞开心扉地沟通,他们也很快成了相互信赖的好朋友,爱情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只是单超迟迟没有表白,在他心里,殷艳就是圣洁的玫瑰花,只有王子才配得上。而自己只是一个穷小子,给不了她殷实的生活,也不敢心生妄想。
殷艳心里早已认定单超,能在失落的时候给她依靠,在开心的时候默默陪伴,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另一半。
不过她不好意思主动捅破这层窗户纸,想来想去,只能用激将法试试看。
有一天见面时,殷艳对单超说:“有个同事追我,就是我跟你提过的那个男生,你觉得我该答应吗?”
单超听完立刻急了,那个男生条件还不如他,这怎么可以,连忙说:“你不能跟他好,要好就跟我好吧,我一定尽全力对你好的。”
话音刚落,只见殷艳两颊微红,低下了头小声应道:“好。”
就这样,隔在两人中间的鸿沟被填平了,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单超也没有食言,一直把殷艳捧在手心里。
为了让爱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单超开了一家水果店,每天天还没亮就去进货,等晚上货卖得差不多才肯关门。他每日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事,让殷艳更是觉得自己找对了人。
不久后,两人领了结婚证,举行了热热闹闹的婚礼,红红火火小日子算是正式开始了。
跟大多数夫妻一样,婚后他俩都盼着爱情结晶的到来,所以当得知殷艳怀孕的消息时,单超高兴得跳了起来。
娶一个美丽的新娘,生个可爱的宝宝,人生的幸福不过如此。
不久后,他们的宝宝顺利降生了,这个长着天使般面孔的女孩,却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难处……
不一样的宝宝,遭受家内外的质疑
殷艳怀孕后,单超和婆婆都把她当成公主宠着,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想干什么都由着她。
生产那天,看着殷艳疼得大喊,单超心疼得不行,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
很快医生带来了好消息,孩子出生了,是个漂亮的女孩,母女平安。
婆婆急等着看孙女,单超却巴巴盼着妻子赶紧出产房。
等到护士将大人孩子推出来,婆婆看到是个白皮肤、蓝眼睛的女婴,完全不像中国孩子,质疑道:“这怎么可能是我们家的孩子?”
接着她质问护士:“你们没抱错吧?”
护士笑着说:“阿姨,前面两个产妇都生完了,您儿媳才生的,产房就这一个婴儿,肯定没错。”
婆婆似乎想到了什么,转身就想离开,单超却拉住了她,说:“妈,殷艳等着照顾呢。”
此时的单超不是没有看到女儿的与众不同,只是在他心里,相信妻子生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长成什么样他都能接受。
等女儿抱回家之后,婆婆连碰都不想碰,还说除非做亲子鉴定,否则她不会抱孩子。
殷艳在月子里时常偷偷抹眼泪,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女儿长成这样子。
单超怕刺激到妻子,完全不提女儿长相的事,看着黄毛丫头很可爱,跟妻子商量女儿的小名就叫毛毛。
他们每次带毛毛出门,看到孩子的人都会说:“宝宝好漂亮啊,是哪个国家的混血儿?”
有朋友或者熟悉的邻居看到毛毛,都会忍不住提醒他们:“你们是不是抱错孩子了?这闺女不像你俩呀?”
更有好事者私下问奶奶:“你家儿媳有没有在外面过夜?”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殷艳都很难受,她知道丈夫心里肯定会不痛快。
夜深人静的时候,殷艳反复跟单超说:“老公,我真的没做对不起你的事。”
单超太了解自己的妻子了,反而安慰她:“老婆,我相信你,这就是咱家孩子,你别多想了。”
知道丈夫护着自己,对于婆婆提出做亲子鉴定,殷艳是同意的。如果能用科学证明自己的清白,她愿意一试。
可是单超坚决不同意,他深知妻子的人品,深信两人的感情。
单超觉得,如果自己同意做亲子鉴定,就是对妻子人品的质疑,也是对两人爱情的亵渎。而且,等到毛毛长大了,知道爸爸怀疑过她的来历,一定会伤心的。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奶奶接受孙女。
一有空闲,单超就跟母亲念叨跟殷艳相处的点滴,以及这些年来对他的支持。自己原本一穷二白,现在有了温馨的家,还有了孩子,一切都值得珍惜。
他认为毛毛来到这个家,就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对于单超来说,保持家的温度大过于一纸鉴定,他也劝母亲不要被外人的看法左右。
时间久了,母亲知道儿子是真爱殷艳,也了解了儿媳的人品。老人家不再追着不放,只想他们一家人过得好,做不做亲子鉴定都是他们的事。
但人言可畏,毛毛自打懂事起就被追问是哪国人,她经常为此发脾气。
平时负责照顾她的小姨妈干脆想了个“主意”,她告诉毛毛,以后再有人问,如果是妈妈带,你就说爸爸是俄罗斯的;如果是爸爸带,你就说妈妈是乌克兰的。
这个办法虽然有点儿“不靠谱”,却确实解决了孩子眼前的问题,毛毛经常用这套“说辞”敷衍那些好奇心强的陌生人。
2016年,毛毛满3岁时,东方卫视的一档节目找到单超,希望他们能讲出自己的“离奇”故事。
单超跟殷艳商量,既然大家对自己家的事感兴趣,与其让大家猜疑,不如主动做个“公示”。于是,一家人一起上了电视节目。
当着全场观众的面,毛毛再次说出“我爸爸是俄罗斯人,我妈妈是乌克兰人。”引得观众笑成一片。
而单超不做亲子鉴定的态度,也引发了众人的热议,很多局外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
局外人毕竟是局外人,对于单超而言,日子是他们一家三口在过,妻子和女儿的感受大过一切。
到底是意外?还是遗传?
无独有偶,在四川,也有一对中国夫妻遇到过同样的困惑。
不同的是,他们选择了做亲子鉴定,还一连做了3次。
他们遇到的情况跟单超家一样,明明都是中国人却生下一个“洋娃娃”,有着蓝色的眼睛和金黄的头发。
两口子感情非常好,排除了出轨的可能性,怀疑是医院抱错了孩子。
丈夫带孩子先后去做了3次亲子鉴定,结果都是一样的,宝宝确实是他们夫妻的亲生骨肉。
两口子百思不得其解,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在这时候,孩子的姥姥缓缓道出了真相:
她年轻时跟一个外国人谈恋爱,可惜最终没有在一起。分手后,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又跟中国人结了婚。
待顺利生产后,她生下一个健康的女儿,没有遗传到亲生父亲的白种人特征。但等到女儿生下外孙时,却遗传到了外祖父的基因。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了,“洋娃娃”的爸爸却乐开了花,隔代遗传发生的几率比中彩票还要低,这孩子简直就是上天送来的礼物呀。
如今的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存有疑惑的家庭都会带孩子去做亲子鉴定。
从业18年的亲子鉴定师邓亚军,见过了太多因鉴定带来的悲欢离合。在她生完二胎时,发现儿子皮肤白白的,头发也很黄,跟自己一点儿也不像。
这触发了邓亚军的职业敏感,猜想是不是抱错了孩子。在孩子满月打疫苗时,她留下了那根擦血迹的棉签,带到单位做了一次DNA鉴定。
结果显示,孩子确实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这才让邓亚军放了心。
亲子鉴定师邓亚军
但亲子鉴定带来的不都是美满结局。曾有过一个特殊的案例,出现在邓亚军工作的鉴定中心:一名还未生产的孕妇,被丈夫一家逼着去做鉴定。
原因是夫妻结婚多年都未能成功怀孕,他们检查后得知,是丈夫得了少精症,很难让妻子受孕。如今妻子终于怀孕,丈夫就怀疑是她出轨才有的孩子。
当时的鉴定技术并不先进,需要从孕妇羊水中取样,孩子流产的风险很大,大人也很遭罪。
这名孕妇伤心欲绝,可又不得不同意做亲子鉴定,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拿到报告,证实了肚子里的孩子确实是丈夫的,她痛哭流涕。
丈夫一家欣喜不已,对孕妇的态度立刻转为恭恭敬敬,只盼着他们家的后代能顺利出生。
可孕妇已下定决心要离婚,即便是证明了孩子的血缘,丈夫一家的态度也让她心灰意冷,选择离开这段婚姻。
信任是一个家庭稳定的基石,对于守护它的尺度,每个家庭各不相同。当出现类似于单超家的疑惑,是选择坚信对方,还是用科学去验证,都是当事人自己的决定。
无论结果如何,孩子都是无辜的,他们更需要受到来自家庭的保护。
单超用他山东汉子的“硬派”风范,坚定地回应了质疑他们的声音,用爱为妻子和女儿撑起了一片没有乌云的蓝天,值得所有人去尊重。
参考资料:
土哥讲纪实:《2013年,山东夫妻生下混血女儿,丈夫不愿做鉴定:相信孩子是我的》
百晓生纪实馆:《回顾:山东夫妻生下混血女儿,丈夫不愿做鉴定,我相信孩子是我的》
东方卫视:《四大名助:中国夫妻的“外国宝宝”》
旅游热浪新潮:《中国父母生出混血儿,宝爸三次亲子鉴定,翻出50年前旧事》
看客:《做亲子鉴定18家,我见过的故事比〈知音〉精彩多了》
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情感帮助全媒体平台,关注女性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维护。温暖风趣,与你聊聊爱情婚姻那些事儿;专业理性,力邀众多心理咨询师,为你解答情感困惑;线上线下,微课沙龙情感陪护。(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婚姻与家庭杂志)
发布于:北京
亲子专访丨“滥竽充数”里的笙,还能cos面条?
转自:上观新闻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家庭音乐会
POP-UP厨房
本周末限时营业!
2021,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制作出品了首个原创亲子音乐会项目“好吃的音乐”,是专门献给低幼宝宝们的音乐启蒙。
这场用美食与音乐联结而成的感官体验究竟有怎样的奇妙之处?今天,我们请到了“好吃的音乐”主创演员——笙演奏家华逸飞,一起与大小朋友们聊一聊“锅碗瓢盆”里的世界~
问
嗨,今年是《好吃的音乐》第几轮演出啦?和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吧?
作为首批主创演员,今年已经是“好吃的音乐”第四轮演出啦!
我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时是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音乐午茶”的常客。2020年毕业后,我的工作和青少年民乐教育有关,所以当我接到邀约,要面对低龄小朋友做笙与孩子有关的项目时,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没想到这一演就是三年多~
答
点击欣赏2021年时“好吃的音乐”现场
问
你的童年有哪些音乐让你联想到美食的?
想到美食比较少,蔬菜水果倒是有,小时候喜欢看《西游记》,猪八戒的bgm一响起就想吃西瓜。“大力水手”的主题曲一响起就想吃菠菜。
那么“好吃的音乐”中,你是用什么乐器“烹饪”美食的呀?
笙!让我介绍一下,笙是我们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可以吹、也可以吸,都能发出声音,而且可以同时发出多音,可以两个音、三个音……最多可以十几个音呢!
大家一定听说过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吧,里面的南郭先生就吹的竽就是笙的一种,两千多年前的宫廷里曾有三百多人一起吹笙呢,非常的壮观。当然南郭先生是个反面教材,我们可不能向他学习~
答
笙为什么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这就要说到笙的“心脏”——簧片了,在每一根苗管的底部都有一片簧片,它可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由簧。
笙是世界上很多簧管乐器的鼻祖呢,比如手风琴、口琴、管风琴的发明都受到了笙的影响。我们的祖先是不是很了不起呢?
答
问
当初自己是为什么想学习笙的?当中有什么趣事吗?
我是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吹竹笛的,因为特别酷爱就报考了上音附中,入学第一年被我的恩师上音笙泰斗徐超铭教授看中,要我改为笙专业,我出于好奇就答应了,成为了他附中的关门弟子,没想到这一学就是十几年。
笙的结构有点复杂,由几十根竹子组装在一起,我就特别喜欢拆装笙。
我初一开始学的是37簧笙,没学多久就拆装很熟练了,到了初三的时候又买了一把38簧笙,结构与37完全不一样。我拿到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拆了它,研究一下构造。
结果没想到拆了就装不回来了,那一天晚上是2010年世界杯决赛,比赛是凌晨三点开始,我从晚上九点装了六个小时,装到开赛时才终于恢复原样,算是“驯服”了这把笙。
答
问
说回《好吃的音乐》,你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音乐会上还会使用哪些“笙”家族乐器呢,有哪些难点?
我扮演的是面条,形象很奇特:面部会画上菠菜面的图案,穿着一件带有很多根面条的白色大披风,衣服上则有用水墨勾勒出的面条形象。我的身上有好多秘密口袋,藏有长短不一的面条等待被抽取……
音乐会上,我会使用两种笙:高音笙和低音笙。高音笙用来吹出小汤圆、面条、春卷、饺子的形象。低音笙体积庞大,音量低沉,用来模仿出大汤圆笨重的样子。我用的37簧高音笙有37个簧片可以发出37个音,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传统改良笙;低音笙是32簧的,由于低音需要的管子很粗,所以这是一个全金属的笙!银色的,像个大烟囱!
答
同时,《好吃的音乐》很考验演奏者的综合能力。整场演出都需要背谱演奏,且演奏的状态有静态有动态,要根据音乐的不同形象时而席地而坐、时而站立,甚至还有在奔跑追逐的状态下演奏……角色的扮演要求演员有丰富投入的表情,同时配合舞蹈和主持人的台词动作进行即兴演奏。面条我啊太难啦!
答
问
如何吸引这些“20”后们的家长,在未来推荐孩子学习笙这件乐器呢?
学习笙的好处可多了,我自己总结了几点:
笙是一个有绝对音高的乐器,能吹出稳定的音准。对孩子的听觉启蒙有一定的好处。
笙吹吸都可以发声,能锻炼孩子们正确的呼吸方法,提升肺活量。
演奏笙的时候会用到十根手指和口内舌部多种技巧,且能演奏多音甚至复调,对开发智力和左右脑控制有一定帮助。
携带方便。体积小,逢年过节带着笙参加聚会,可以给亲友们展示孩子别样的才艺特长。
答
问
演了这么多轮,有没有印象深刻的《好吃的音乐》现场,小朋友或大朋友的互动或行为令你印象深刻。
每次发面粉的时候大家都想多要一点来撒。当《饺子摇篮曲》响起时,孩子和父母一起跟着演员摇摆,这温馨的场面很美好。大多数是孩子和父母都一起沉浸在演出创设的情景之中。
答
问
快到春节了,推荐一下你心目中的春节必备美食。
记得小时候春节会吃到的特色美食是春卷啊、蛋饺啊、馄饨啊等等,都是爷爷奶奶自己做的春节专属食物。
我觉得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春卷、饺子,也可以一起去爬山、游湖、逛街,或者一家人一起晒晒太阳唠嗑,来听一场“好吃的音乐”也是很惬意的事情。
答
笙家族与音乐厨房的碰撞
2024年1月20日、21日,专为1岁及以上亲子家庭烹饪的《好吃的音乐》即将限时营业!其中制作美食的“锅碗瓢盆”居然都是中国传统器乐。
宝贝们熟悉的面粉、汤圆、面条、春卷等美味食物,都被装进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里,大朋友们小朋友们都将变身大厨一起烧制专属“音乐食谱”,赶紧来收下这份制作秘籍吧~
亲子家庭的沉浸式音乐会初体验
宝贝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围着舞台席地而坐,没有了传统音乐会的拘束,在这里可以尽情唱跳!
形状多样色彩丰富的舞美道具陈设,搭配音乐营出来的舒适环境,对于第一次接触音乐会或是没有剧场经验的小朋友们来说是非常友好的一次音乐会初体验哦!
当然~大朋友们也可以借此机会释放压力,和宝贝一起随着音乐搓面条、滚汤圆、炸春卷、煮饺子……
在音乐厅里和艺术家
一起现场“制作美食”
这一次的美食不是在厨房制作,而是在音乐厅里!和艺术家大厨们一起“搓拉弹唱”。
笙 华逸飞
向上滑动阅览
青年笙演奏家,上海音乐家协会民管会理事、上海松江音乐家协会秘书长、“衿音”民族室内乐团团长、中国东盟当代乐团成员。202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得笙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徐超铭教授与吴巍教授。曾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擅长演奏多种形制的笙与民族管乐器。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笙的新作品推广,活跃于国内外重要当代音乐节。多次与国内外交响乐团、作曲家、指挥家合作。多次受邀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录制“风华国乐”等栏目。
打击乐 郭笑雨
向上滑动阅览
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专业,先后师从高华、罗天琪老师。2017年荣获第二届IPEA国际打击乐比赛中国打击乐专业少年组第一名;2018年在第三届“音钟奖”全国作曲比赛(打击乐作品)中,演奏决赛作品《对自然的七首礼赞》荣获演奏组合第一名;2019年荣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非传统组合第一名。2020年选拔进入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登峰人才”培养计划。
舞蹈 任晓璇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青年演员。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音乐剧系,曾出演作品:音乐剧《恐龙复活了》 《平安夜的空袜子》等,参与话剧:《万圣节游戏》 《米歇尔的幽魂》 《我和吸血鬼有个约会》 《窒息》等演出。
主持人 叶婷
向上滑动阅览
现任“国培计划”音乐学科领域课程专家,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家庭音乐会”合作主持人,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八音小课堂”艺术教育系列活动和“少儿艺术夏令营”课程设计合作方,上海心音儿童合唱团课程总监。
叶大厨的原创音乐食谱
现教现学“唱”玩
每场家庭音乐会最不能错过的自然是一学就会、朗朗上口的原创音乐童谣啦。
在“好吃的音乐”中的童谣编曲中除了加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外,还特别结合了美食主题的念谣,面团、饺子、汤圆、春卷一个不落。
24年1月20日&1月21日
让我们一起来家庭音乐会现场
快乐“唱”吃吧~
家庭音乐会购票福利
凡通过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小程序购买本场音乐会门票,可以在下单时以29元加购“好吃的音乐”夹子套装1套(原价38元),活动商品数量有限,售完即止。
凡通过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小程序购买本场音乐会门票,演出当日凭纸质票或电子票即可在演出现场免费抽取“好吃的音乐”限定扭扭蛋一个。
立即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