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进入临床治愈时代 不同乙肝人群研究成果显著 手术能治愈近视是认识误区
慢乙肝进入临床治愈时代 不同乙肝人群研究成果显著 手术能治愈近视是认识误区,
慢乙肝进入临床治愈时代 不同乙肝人群研究成果显著
来源:环球网
5月18日,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以“聚中国智慧,共绘慢乙肝临床治愈新蓝图”为主题在福建厦门开幕。此次大会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联合主办,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大会合影(主办方供图)
近年来,慢乙肝防治指南与共识不断更新,扩大了抗病毒治疗人群,同时慢乙肝临床治愈循证医学证据逐步丰富,不同类型乙肝人群临床治愈及相关科学问题成为研究热点。
重视筛查 扩大治疗 降低肝癌和乙肝相关死亡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我国在乙肝防治方面有了显著成效,但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乙肝诊断率只有22%,治疗率仅17%,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90%诊断率和80%治疗率仍差距甚远。
我国乙肝防治指南均建议开展乙肝筛查,2019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鼓励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中或就医时进行筛查。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对一般人群应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筛查。
近年来,指南和专家意见逐步扩大乙肝抗病毒治疗适应证。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议30岁以上或者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只要乙肝病毒阳性,都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其他乙肝病毒阳性者,转氨酶持续高于正常值的也应积极抗病毒治疗。
那么,慢性乙肝治疗还能再扩大吗?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表示,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基础上,还能再扩大治疗的患者包括:转氨酶正常但数值偏高的慢乙肝患者;不确定期慢乙肝患者;有合并感染、并发症的慢乙肝患者;经过治疗乙肝表面抗原消失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研究显示,这些患者肝癌、肝病和死亡风险都比较高。
“目前,我国乙肝相关肝癌的疾病负担仍然严重,因此积极的乙肝防治措施尤为重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在发言中介绍说,2022年,全球肝癌的新发人数为86.5万,死亡人数为75.8万。我国肝癌的新发人数为36.8万,死亡人数为31.7万,均占全球近一半,而中国超过92%的肝癌由乙肝病毒引起。
慢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使肝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大幅降低。谢青教授表示,研究显示,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肝癌风险,核苷类药物可降低50%的肝癌发生风险,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可进一步降低90%的肝癌发生风险。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治疗策略,可为慢乙肝患者提供双重获益——临床治愈和预防肝癌。且越早临床治愈,肝癌发生风险越低。
慢乙肝进入临床治愈时代 不同乙肝人群研究成果显著
在过去,乙肝被普遍认为无法治愈,要终生携带病毒。随着研究的深入,乙肝临床治愈概念被提出并被国内外肝病专家认可,一旦获得临床治愈,肝癌风险等同于健康人群水平,抗病毒药物也有望停用,患者获得与正常人一样的健康生活。
那么,到底什么是乙肝临床治愈?我国乙肝临床治愈情况如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介绍说,乙肝临床治愈是指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DNA持续检测不到、乙肝e抗原阴转、伴或不伴抗-HBs出现,肝功能保持正常,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肝脏组织学有其他病变。多项研究证实乙肝临床治愈后肝癌累积发生率低至1.5%左右。
王贵强教授还为我们分享了不同乙肝人群临床治愈的现状。首先,核苷经治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超过了30%。全球样本量最大的慢乙肝临床治愈真实世界研究——“珠峰项目”截止目前,已入组患者超过3万例,项目5年阶段性数据显示,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的慢乙肝优势患者序贯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超过30%的患者可达到乙肝表面抗原清除。其次,非活动期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68周的临床治愈率超45%。此外,孕妇、免疫耐受期患者、不确定期患者的临床治愈研究也取得良好的成绩,慢乙肝孕妇产后治疗48周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超40%,47%的免疫耐受期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可将至3000 IU/mL以下,不确定期患者48周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达35.8%。
“婴儿期启动抗病毒治疗临床治愈率超过90%。”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表示,儿童乙肝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疗效优,且年龄越低临床治愈率越高,低龄是乙肝患儿实现临床治愈的优势因素,所以,婴幼儿应尽早抗病毒治疗。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乙肝临床治愈进展,造福患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等单位已在全国启动“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计划到2025年,在全国建设超过百家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实现乙肝诊疗、临床治愈网络广覆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介绍说,中国乙肝感染者很多,分层、规范化全程管理很必要,目前,北京、广州等地医院已陆续开通乙肝临床治愈门诊,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将为乙肝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供一站式服务,项目还将搭建国家级的专病数据库等。
手术能治愈近视是认识误区
核心阅读
暑期是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要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专家,对近视防控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回应。近视是不可能治愈的,药物和仪器只能防止近视的进一步发展。手术也不能解决近视本身带来的眼球结构变化。出现假性近视以后,要及时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保护孩子的远视储备,是预防近视的关键,要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专家介绍暑假期间孩子如何科学用眼,并回应近视防控中的热点问题。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魏文斌说,近视是不可能治愈的。近视防控最重要的是改变生活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
药物器械可以“摘镜”吗
最近,一些视力视光中心宣称“摘镜”“视力痊愈”“近视克星”等,如何正确看待一些药物以及仪器对于儿童近视的防治效果?
魏文斌说,研究显示,近视是不可能治愈的,近视的发展也是不可逆的。但是,儿童近视需要做散瞳验光,也就是解除睫状肌麻痹以后才能明确诊断。这就是说,散瞳验光以后再来排除假性近视。儿童近视一般是由眼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过度生长导致其与屈光系统不匹配所引起的,近视引起的眼球解剖结构的变化是不可逆的,因此近视本身没有办法治愈和逆转。
目前所谓的“摘镜”,是通过手术和其他手段来改变眼球的屈光能力,并不能改变近视本身所导致的眼球结构的变化,也不会减少诸如周边视网膜变性、近视性黄斑病变所引起的近视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对于确诊近视的青少年和儿童,应该及时配戴眼镜,这样可以使眼睛和视觉中枢得到清晰的视觉刺激,维持眼睛的正常发育。儿童近视最重要的是防止近视的进展,目前市场上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近视防控药物只有低浓度阿托品,其他器具包括角膜塑形镜即OK镜、周边离焦眼镜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这些手段仅能够防止近视的进一步发展,还无法做到治愈或逆转。以上器具和药物在近视防控中主要起辅助作用,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在大规模临床验证过程中。
手术可以治愈近视吗
暑期一到,各地眼科医院咨询和预约近视矫正的孩子明显增多,有的孩子到医院做近视手术,如何看待这类现象?
魏文斌说,常见的近视矫正方法包括配戴眼镜和进行近视手术。根据眼镜是否接触角膜,可以分为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角膜接触镜根据其材质和作用,又可以分为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软性角膜接触镜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种隐形眼镜。硬性角膜接触镜采用的是硬质的新型材料,OK镜就是一种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OK镜以后通过压力来塑形角膜,减少角膜的屈光度,可以做到夜间戴眼镜白天不需要戴眼镜。
研究显示,OK镜具有防止近视进展的作用,但是由于它接触角膜,对于近视防控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验证。儿童在使用OK镜以前,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正规的评估,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意见。所有近视患者一旦确诊,都应该配镜矫正,并且定期进行验光复查,否则时间一长,不仅会加快近视发展,还会影响正常视觉发育。
近视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角膜的屈光手术和眼内的屈光手术。首先要注意的是,手术矫正必须在18岁以后,而且近视度数稳定以后方可进行,并且要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青少年眼球发育还没有结束,不宜进行手术。
目前最常见的误区是,很多人都认为手术可以治愈近视。实际上,手术仅仅是“摘镜”,也就是说,通过手术的手段,把眼镜的屈光度施加到眼球上,让眼球能够匹配过度生长的度数。因此,手术并不能解决近视本身带来的眼球结构变化,近视手术以后仍然需要每年进行散瞳检查眼底,以防出现近视相关的眼底并发症。
假性近视可以恢复吗
暑假期间,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但是这也有可能成为近视加深的温床。若出现假性近视,视力还可以恢复吗?
魏文斌说,假期是孩子们近视防控的重要时期,因为假期很容易导致近视的发展。暑假期间,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用眼方法,这是预防近视最重要的手段。
要增加户外活动。青少年户外活动平均每天应该至少保持3个小时。在户外活动期间,孩子们能够接受足够的自然光刺激,同时也可以让眼睛不断看远、看近,来锻炼调节能力。这些都是防止近视发展的有效手段。
要减少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暑假期间孩子们有作业需要完成,为了预防近视,近距离用眼要遵循“20—20—20”口诀。也就是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应该将视线注视到20英尺,也就是6米之外,至少注视20秒,减少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这是防止近视发生的关键。
要保持良好的采光、照明。不要在过强、过弱的光线下看书,室内照明40瓦日光灯应距离桌面1.4米。如果使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应该将屏幕亮度适当降低。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是缓解视觉疲劳的最佳方法,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饮食。过高的血糖会影响眼球的韧性。
假性近视是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的睫状肌痉挛所引起的。在儿童青少年进行验光检查以前常规进行散瞳,散瞳以后就可以解除睫状肌痉挛,假性近视就自然消失了。出现假性近视以后,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否则长此以往,假性近视也会转变为真性近视。
远视储备应该如何保护
远视储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性的远视。重视远视储备的保护,对于青少年近视防控至关重要。远视储备应该如何保护呢?
魏文斌说,远视储备是监测屈光度发展的重要指标,与年龄对应的远视储备量是预测近视发生的最佳指标。如果儿童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远视储备已经消耗完了,那么他们在小学阶段极易发展成为近视。由于儿童青少年过早、过多地近距离用眼,导致远视储备低于其年龄对应的标准范围,就叫远视储备不足。因此,保护远视储备,是预防近视的关键。
为了有效防控近视,应该将防控措施前移到学龄前儿童。包括定期进行儿童眼保健和屈光的筛查,以检查儿童远视储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远视储备过低,那么要及时改变生活习惯,包括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等措施,以预防近视的发生。同时,如果远视储备超过相应年龄的上限,也应该注意儿童是否患有远视眼。在儿童眼球发育的过程中,视力和屈光度的发育是互相匹配的,因此远视储备如果在正常范围内,还应该关注儿童的视力情况。如果视力低于年龄对应的裸眼视力标准,那么也应该进一步完善眼科的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眼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