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7常识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有人说我是“俄粉”,还有人说是“美粉”,这是什么意思呢? 刘润:财政部发布的“一揽子政策”,到底是什么意思?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有人说我是“俄粉”,还有人说是“美粉”,这是什么意思呢? 刘润:财政部发布的“一揽子政策”,到底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10-30 15:07:42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有人说我是“俄粉”,还有人说是“美粉”,这是什么意思呢? 刘润:财政部发布的“一揽子政策”,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我是“俄粉”,还有人说是“美粉”,这是什么意思呢?

近期写了不少和俄罗斯、乌克兰有关的文章,好像得罪了一些人。他们私信南生,在口出污言的同时,说南生是“俄粉”。悄悄地透露另外一个消息,曾经有网友称呼我是“美粉”,甚至被说出是“印粉”。

这个“俄粉、美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那些曾经说南生是“美粉”的人,估计是在我的账号里发现了好些篇正面介绍美国的文章——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当今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基地,是全球最大的服务出口国。

美元的国际地位和优势,依然是中国人民币遥不可及的;美国在舆论宣传、软实力利用方面领跑全球;美国是当今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美国居民的收入及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远超中国。

仅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惠民角度来看,美国依然是值得赞扬和学习的对象。美国的优点,还有很多、很多,南生很多文章都曾提及。但如果他们静下心来,多花点时间阅读更多的文章,必然会发现:

南生也撰写了很多批评美国的文章,例如:霸权、双标、好战、债务风险、GDP注水、执意遏制中国、粗暴干涉他国内政……

粉,的概念应该是毫无逻辑与底线的维护吧。就像美国对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打击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伊朗,戕害无辜平民,实施种族灭绝政策,违反国际法,拜登假装看不见。

伊朗等国若反击、报复以色列,美国政客立刻出来谴责德黑兰在升级紧张局势,然后给予制裁。这种不管前因后果,忽视他国主权与人权,非要单方面维护以色列的行为,这才算是“粉”吧。

显然,南生并非是“美粉”,多次批评美国了嘛!而那些说南生是“俄粉”的家伙,他们的逻辑就更奇葩了,因为:在俄乌冲突这件事上,我没有直接支持乌克兰。

他们和以色列人的逻辑很相似,视犹太人平等,就是反犹主义。不支持乌克兰,就是“俄罗斯的粉丝”。

这样的认知,真可怕!难道我们不可以是“自己国家的粉丝”吗——中粉。请注意,我国秉持的是“中立原则”,不仅在和俄罗斯做生意,也在购买乌克兰的玉米呢。

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乌克兰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没有向交战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输送武器。我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乌克兰的国土还是完整的……

多说几句俄罗斯的好话,不代表就是“粉”

欧盟还在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化肥、粮食呢,难道他们也是“俄粉”吗?不能因为南生的文章中说了几句俄罗斯的好话,赞扬普京的“硬汉”气质,敢于亮剑,直面美帝霸权的勇气。

就认为南生是“俄粉”,中俄走近是共同利益使然。美国在这里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的餐桌论、维持独家霸权的对外政策,同时压制中俄,阻止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欲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与俄罗斯都不反对西方,而是美国在反对多极化,是华盛顿是在反对世界。

谁搞霸权,我们就反对谁,中国与支持世界多极化的国家的共同语言就多一些。现在的问题就是:泽连斯基彻底倒向了美国维持霸权的重要工具——北约,让我如何支持他啊。

还有今年的9月3日,乌克兰驻日本大使科森斯基参拜靖国神社。刻意“挑选”这样的敏感时间来羞辱中国人民,让我如何支持他啊。想找个为了当前的共同利益,而忽视这一点的借口,都找不到。

俄罗斯与乌克兰不一样啊!在反对霸权,支持世界多极化的宏观政策上,中俄具有利益一致性。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中国与俄罗斯走的有多近,很大程度上源自中美政治上“离”的有多远。

未来,假设俄罗斯也走上霸权之路,犹如曾经的苏联,如今的美帝。你们会看到南生撰写的文章会出现另外一番风采。毫无底线与逻辑而支持某国的“粉”,不会出现南生的身上。如果有,那也只能是中国。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发、评论、留言、分享和打赏!

发布于:广东


刘润:财政部发布的“一揽子政策”,到底是什么意思?

来源:刘润

昨天,我的朋友圈被一件事刷屏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最新发布会。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亲自介绍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蓝部长说,按照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财政部在加快落实已确定政策的基础上,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

2、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3、叠加运用专项债、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4、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

我知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这些政策看上去无比宏大,但其中涉及到太多的金融知识、专业名词,实在是有些看不明白啊。有没有人能帮我稍微解释一下?

我们这个公众号,一直希望做一件事:降低商业的认知门槛。

而宏观经济,正是商业世界最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这个话题又超级复杂,几乎每一个小点单拿出来,都能写成一套几百万字的大书。

不过今天,我还是希望挑战一下,试着用一篇文章的时间帮你做个拆解。

如果你对下面这些问题感兴趣:宏观经济究竟是如何运行的?经济究竟是如何增长的?发布会上的这些新政策究竟是什么意思?它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那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经济是如何增长的?

我想认真地问你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经济究竟是如何增长的?

你或许听说过一句话,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

可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是这三驾马车?咋就不是四驾、五驾马车?

因为,这三驾马车是通过逻辑推导而得出的。

它基于这样一种无比简单的逻辑: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生产出的所有东西(也就是GDP),最终只有3个去处:

要么,被本国居民和政府买走,也就是消费。

要么,被外国居民和政府买走,也就是净出口。

要么,被企业和政府拿去做投资,以期待在来年获得更高的回报。比如企业投资厂房,或者政府投资高铁、高速公路。

想想看,是不是只有这3种去处,没有别的了?

假如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落入这3个去处,也就是没有被任何人买走,白白地损耗、过期了。那这些产品实际上没有产生任何价值,某种意义上不应该被视为经济增长。

于是,经济总量=消费+投资+净出口。

这种计算思路,被称为“最终产品法”,也被称为“支出法”,是GDP测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只要这3匹马持续向前,经济生活也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同样,当经济增长放缓时,解决方案就是高举马鞭,刺激这3匹马中的1匹或者几匹,让他们带着经济战车加速向前。

这个解释看似很完整,但这就是宏观经济的全部了吗?当然不是。

假如只有这3匹向前的骏马,那按理说经济无论如何也会缓步向前,至少不会倒退吧。但为什么现实生活里,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是因为,在战车的另一面,还有一匹烈马,在向反方向拉着这辆战车,企图让它倒退。这匹马的名字叫“债务风险”。

什么叫债务?债务对经济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这里向你推荐一个我不知看过多少遍的视频:瑞·达利欧的《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你在各大平台搜索这个名字都能看到。

在这个视频里,达利欧用无比清晰的语言,说明了债务(视频里称为“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国文化普遍对“借债”这件事有所抗拒,认为这是在寅吃卯粮,透支未来。但实际上,看完这个视频你就会明白,合理的借债,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假设一件毛衣卖10元,一位纺织工人用手织毛衣,每年只能织出10件毛衣,赚到100元。而他的梦想是拥有一台织布机,有了织布机,他一年就能织出500件毛衣,赚到5000元。

而一台织布机要卖5000元,在禁止借债的世界里,哪怕他不吃不喝,也要50年时间,才能攒够资金。

但假如这个世界可以借债呢?通过贷款,他当下就可以买回织布机,5000元的借款,再加上一些利息,他用1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可以还清欠债。某种意义上说,经济的发展被提速了50倍。

你看,这笔债务,就用极低的风险,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实际上,日常生活里的绝大多数交易,都是以借债,或者说信贷的形式产生的。在视频里达利欧说,美国国内的信贷总额约为50万亿美元,而货币总额只有3万亿美元。

或者换句话说,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支出总额的近95%都是信贷。

然而,达利欧还补充道,信贷是“经济中最大且最为变幻莫测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一旦债务风险失控,会给整个宏观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

具体的细节,你可以去看达利欧的视频,这里不过多展开,但总之你可以记住:

这匹向后的骏马,是千里马,一旦它失控、发狂,就会拽着整辆经济战车反方向前进,造成经济的停滞,甚至倒退。

比如,2009年的欧债危机,本质就是希腊这个国家主体发生了债务危机,资不抵债,国家濒临破产,最终拖着整个欧元区下水,甚至使整个世界经济受到波动。

而希腊的GDP,也从2008年最高峰时的3500亿美元,一路掉头向下,到2016年已经变成了1900亿,用8年时间跌掉了接近一半,直到今天都没有缓过劲来。根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希腊经济的完全恢复很可能要到2060年。

那可是50年时间,整整2代希腊年轻人的青春,都要为债务危机的后果买单。

近25年的希腊GDP走势图

好,现在我们给这套经济模型加上了一环,除了向前的三匹骏马,还有向后的债务风险。

但这就结束了吗?还差一部分,那就是驾车的人。

这驾车的人,就是你、我、他,就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无数个体。

前几天股市疯涨时,很多人问我看法,那时我重发了一篇此前写过的旧文,完整地说明了这套逻辑。

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经济形式不仅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情况,更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信心,以及身边所有人共同达成的共识。

比如,今年你业绩不错,拿到了5万元年终奖。

在社会欣欣向荣,经济繁荣增长的时期,你对未来的信心一片光明,你预测每年都会拿到年终奖,甚至明年会涨到10万、后年会涨到15万。

那你会怎么做?你很可能把这5万元全部花光,甚至你会借钱消费,再贷款几万元买一辆新车,反正明年一定能还上。

但在经济放缓的时期,周围人全部都对经济无比悲观。你的预期是大概率不会再有年终奖了,甚至可能明年就失业了。

那你会怎么做?你会把这5万元老老实实地存进银行里,以备不时之需。

你看,同样是5万元收入。在不同的时期,人们的处理方式也会大不相同。这就是信心和共识的力量。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就是创造信心与共识。

必赢的共识,是通往真赢的路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模型:经济增长这辆战车,由消费者、投资、净出口这三匹马拉着,努力抵消债务风险带来的阻碍,同时,驾车的全体国民拥有信心与共识,就能驱动这辆大车,稳步向前。

有了这个基础模型,再看发布会上的这些政策。我相信,你会豁然开朗。

不信?我带你一条条来看。

化解地方债务

先看第一条政策:化解地方债务,我们看看蓝部长的原话:

一是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

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

化解地方债务,可以减少“债务风险”。

借债发展,其实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通行做法。政府的借债,也就是你常在新闻里听到的“赤字”。只要将债务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不仅风险可控,更能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政府的赤字比例,一直维持在3%-4%左右。横向对比世界上的主要国家,这个比例并不算高。

资料来源:IMF,东吴证券研究所

但中国的政府债务,却有着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中央政府的债务不高,地方政府的债务却不低。

我还从著名经济学家何帆老师的文章里看到,按照我国的法律,地方政府是不能从银行直接贷款的。那这些钱从哪里筹来?一个主要办法是:地方政府划拨资产成立公司,再由这个公司通过贷款、发债等方式来融资。

你经常听到的那种,XX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XX省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本质就是这一类公司,又叫地方融资平台。

这些平台筹来的钱、借来的债务,就是蓝部长提到的“隐性债务”。他们比专项贷款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合高速增长时期的社会环境。

过去四十年,中国几乎每个角落都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奇迹。还记得吗?适当地债务,就是经济的加速器。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功劳。

但假如让我们真的在鸡蛋挑骨头似地问一个问题,这期间的每一个决策,难道都是完美无缺的吗?

显然不可能,这并不是决策者的问题,而是经济生活本身在千变万化,本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答案,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比如,该修多大的机场?2跑道还是4跑道?2000万吞吐量还是6000万吞吐量?

比如,该修多少公里的高速?4车道还是8车道?是通到每一个地级市即可,还是通到每一个县甚至乡镇?

还比如,修多长的高铁?多少条地铁?多少医院?多少幼儿园?

这些问题,无论你如何精算、预测,都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偏差。

那为什么此前那么长时间一直没有显露问题,直到近年来,地方债务的问题才逐渐显现?

答案是,在繁荣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会“掩盖”很多决策上的瑕疵与不完美。

修了4000万吞吐量的机场,结果发现一不小心修多了,实际每年只有3000万客流。这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吗?其实没有,因为只要经济在高速增长,几年以后客流就会达到甚至超过4000万。

到那时,这不仅不是计算失误,反而是为发展预备了提前量。

而当增长收敛,增速放缓,高速修多了、机场修大了、高铁没人坐了。前期的投入,后期可能就无法收回成本。

于是,这些地方债务就会集中显现,如果它们发生“暴雷”,就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重大隐患。

而这次的政策用大白话说,就是要拨出专款,专项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用蓝部长的话说,解决了地方债问题,“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

实际上,这项行动早已开始,成果如何呢?我们还是看看发布会中的原话:

财政部安排了超过2.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了整体缓解。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债务风险可控。

2024年以来,经履行相关程序,财政部已经安排了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卸下身上的重担,才能重新出发。

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再来看看第二条政策: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同样,我们先看看蓝部长的原话:

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这条政策,可以刺激“投资”这匹马。

什么叫“核心一级资本”?这是一个特别专业的金融名词,更是金融专硕考试的必考概念。但我们毕竟不是考研辅导班,因此我只想给你提供一个极度简化的模型。

我们都知道,银行作为经济生活中的大动脉,需要具有极强的抗风险能力,不能稍有风吹草动,就关门了事。

你可能要说,银行不是有我们的存款吗?那么多存款,难道还不能抵御风险?

当然不能,这笔钱属于你,而不属于银行。当你去取钱的时候,银行是要连本带息还给你的。

你的存款,从来不是银行的财产,而是你的财产,是银行的债务。

但银行的经营,毕竟存在风险。比如,他把这些钱拿出去放贷,但贷款全都坏账了,收不回来了,连属于你的存款都没了,这可怎么办?这可是整个金融系统的巨大风险。

因此,法律规定银行必须要有自己的“财产”,或者说“资本”,来抵御风险。

换句话说,这些资本,是为了保护你的存款。一旦银行经营出现问题,就用这些资本来偿还你的存款。

而这种资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的抗风险能力极强,发生风险时,在银行保持经营的前提下,就可以直接进行清偿。这种资本,被称为“一级资本”。

最典型的一级资本,就是银行自己历年积累的利润,一旦经营出现问题,这笔钱可以直接用来还你的存款。

与之对应的另一类,抗风险能力稍弱,无法立刻进行清偿。但假如银行发生破产清算,也可以拿来偿还你的存款。这种资本,被称为“二级资本”。

比如,那些银行借来的钱。在平时,银行一般不会拿这些“借债”去偿还你的“存款”,新债还旧债。但如果银行发生破产清算,这些债务的结算顺序,是发生在你的存款债务之后的。

也就是说,如果银行破产,它必须先还了你的存款,如有剩余,才能再去偿还这些债务。因此,这些二级资本也是对你存款的一层保护。

如果再细看一层,一级资本还可以分为两类,叫“核心一级资本”和“其它一级资本”。但这个分类实在太过细节,就不再展开了。

总之,你可以记住一个结论:核心一级资本,是银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对你存款的最大保护,更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保护伞。

核心一级资本,也体现着一家银行的抗风险能力,甚至是整体实力。比如,中国银行业协会每年都会推出一个“中国银行业前100名单”,这个榜单,正是以“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排序依据。

从这个维度来说,核心一级资本,是如同企业营收一般重要的存在。因此各项监管法规都会对这项数据有规定,比如我国法律规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就是为了确保银行有充足的抗风险能力。

好,解释完毕,但我得再次强调一下,这只是一个极简框架,是为了让你快速理解。如果你直接拿这这个答案去回答考试,很可能要被扣分的。

而这次的政策,就是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那些国有大型银行进一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然后做什么呢?银行是投资活动的心脏,用蓝部长的话说,可以“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实际上,这项政策同样早已开始规划,早在9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就曾在发布会上这样说:

为巩固提升大型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经研究,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银行稳定,经济才有了定海神针,投资才能坚挺而稳定。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第三条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还是老规矩,先上原话:

三是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这第三点,可以塑造“信心与共识”。

这个逻辑非常简单,咱们快速带过。因为房价,几乎是中国居民财产中决定性的组成部分,不少家庭的总资产中超过50%、甚至超过80%是房产。

房价的走势,会极大地影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与共识。房价看涨,对未来的信心就强。房价看跌,对未来的信心就弱。经济就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恢复。

重拾信心,塑造共识,是一切发展的起点。

加大重点群体保障力度

第四条政策:加大重点群体保障力度。继续上原话:

四是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国庆节前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

第四点,可以鞭策“消费”这匹马。

这个也很好理解,消费的前提,是手里有钱。而一个人的消费,又会成为另一个人的收入,这个人的收入,又会成为进一步的消费,变成再下一个人的收入。

因此,在消费端100元的投入,很可能带来300元、500元,甚至更高的经济效益。这种现象,被称为“乘数效应”。

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的是,在消费端的刺激中,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尤为重要。毕竟,他们的消费,不仅会用在实体制造等基础民生行业,更会实实在在地改变他们的生存处境。

比如上个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还曾在演讲中提议,建议将我国的个税起征点从5000元提至8000元。

根据他的计算,提高起征点,每年税收只会减少约300亿元,这仅为2023年税收总额的0.17%,影响微乎其微。

但这300亿元,却会实实在在地落入低收入的老百姓手中。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提升经济整体的稳定性。

虽然个税起征点暂未调整,但类似的行动早已开始,我们再来看一段蓝部长发布会中的原话:

今年以来,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支持地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1-9月全国教育支出超过3万亿元。

按照全国总体3%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4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70元。

下一步,我们将顺应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和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的支出力度,更好惠及民生。

拉动消费,不仅事关宏观经济,更事关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前面的那张经济增长模型。

你看,消费、投资、债务风险、信心共识,全部都一一考虑到。

你可能要问,净出口呢?为什么这次没提净出口?

我觉得,一方面,外贸主要属于商务部的管辖范畴,不是这次发布会的重点范围。另一方面,在出口方面,也早已有各种各样的政策出台,稳定汇率、刺激出口,相信你在新闻里已经不止一次看到。

而在发布会里,蓝佛安部长有一段话,让我印象尤其深刻:

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财政有足够的韧劲,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请大家放心!

我很少看到一位体制内高层,用这样澎湃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不知道你有什么感受?至少我由衷地感叹,真好,真好。决策部门,真的是在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下足功夫。

虽然,大环境并不容易。

虽然,经济是个超级复杂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虽然,政策的结果,不能以简单的因果律去预测,更不能得出“如果怎么样,就会怎么样”的简单结论。

但至少,我们一直有在尝试、有在努力。

哪怕遇到一些坎坷,也能摸着石头过河。

毕竟,总会花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观点 / 刘润 主笔 / 歌平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7常识网